現在全國各大城市當中城中村的情況還十分的嚴峻,有很多的城中村都還沒有進行有效的改造,因為城中村的人口是比較雜亂的,并且違章建筑也比較多,缺少一定的規劃,公共的基礎設施也比較不完善,關于城中村土地使用權的現狀是怎么樣的接下來讓小編來告訴大家有關的規定。
一、城中村土地使用權的現狀是怎么樣的?
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城中村規模還依然十分巨大。溫州建成區有138個城中村,近十多年來政府和村莊都在醞釀改造方案,但還沒有一個城中村被徹底改造,從而完全融入城市。上海、武漢、成都、重慶、合肥、鄭州、寶雞、銀川、呼和浩特、貴陽等全國多數城市也同樣出現了城中村現象。
城中村改造建設研究員指出,城中村的改造建設是群眾利益的一次大的調整,勢必造成各種矛盾的沖突。要建立和健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協調機制,各相關部門和城區、施工單位間要加強協調和溝通,進一步形成整體合力。
“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塊“夾縫地”,這種獨特的地位和現象,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1)人口雜亂,“城中村”由村民、市民和流動人口混合構成。流動人口成為主要犯罪群體。治安形勢嚴峻。
(2)城市規劃滯后,違法違章建筑相當集中,“一線天”、“握手樓”、“貼面樓”風景獨特。由于房屋密度高、采光通風條件差,村民居住環境差。
(3)基礎設施不完善,衛生條件太差。各種管線雜亂無章,排水排污不暢,垃圾成災。街巷狹窄、擁擠,存在嚴重消防隱患。
(4)土地使用存在諸多問題,宅基地、工業用地、商業用地相互交織,非法出租、轉讓、倒賣,管理混亂等。城中村不僅影響城市的美觀,也阻礙城市化進程,制約著城市的發展,已成為困擾許多城市發展的“痼疾”。“城中村”土地權利現狀包括土地所有權狀態和土地使用權狀態兩者情形。
“城中村”土地所有權狀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即所謂的“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結構”。土地所有權狀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0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8條規定,具體劃分為“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由于“城中村”在城市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位于城區邊緣而被劃入城區,成為城市的一部分,既有城市的一些習性,又擺脫不了農村固有的特質,是二者的混合體。
“城中村”土地的所有權狀態大體可分為三類:
(1)已“撤村建居”,土地被國家全部征用,農民不再享有集體土地所有權,村已經被城市完全包圍,原農民已全部轉為居民,只是保留著農村傳統的生活習慣。這是通常所說的廣義上的“城中村”,它經過改造已融入城市之中,不再是“城中村”改造的對象。
(2)正在“撤村建居”。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土地所有權部分屬于國家所有,部分屬于集體所有,但原農民未轉為居民。
(3)尚未“撤村建居”,但已列入城市框架范圍,土地全部仍屬于集體所有。后兩種村的情形是狹義上的“城中村”,是通常所說的要改造的“城中村”。
“城中村”中存在的土地所有權狀態有國有土地所有權與集體土地所有權兩類,兩種土地所有權從表象看,僅是所有權主體不同而已,但其實質是不平等的,表現在:
(1)國家所有權的權利主體是國家,而集體所有權的權利主體為集體。根據土地法第10條:集體所有權的權利主體又分為:鄉集體、村集體、村民小組三種組織形式。兩種土地所有權在集體與國家之間可以進行轉化,且是單方的,只能由集體所有權向國家所有權轉化,而不能是國家向集體所有權轉化;同時集體所有權主體之間是不能相互轉化的。
(2)集體所有權向國家所有權轉化的條件是唯一的,我國憲法第10條和土地管理法第2條的規定,方式為出讓,這種行為其實質可以看作是一種買賣,只不過是一種強買強賣罷了,只有一方當事人(國家)的意思,幾乎是容不得對方(農村集體)意思表示,農村集體只有強制取締的義務,這就難以保證交易的公平了,自然出現了現實中征地賠償款太低,侵害農民權益的事件的發生。
(3)兩種所有權的權能上也是完全不平等,主要體現在兩種土地使用權上。而“城中村”土地所有權往往表現國家所有權借助“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不斷地擴大,“城中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逐漸縮小的趨勢;同時也表現集體土地所有者已經看清國家征用土地不完全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為征用后轉讓土地使用權獲得商業上的利益,因此,農村集體在土地所有權交易中開始嘗試用市場價格討價還價,甚至漫天要價,憑此來保留其土地所有權,村落在城市中得以延續。
“城中村”土地使用權狀態
“城中村”現實存在的情形:
①大量的違章違規建筑存在,而沒有任何規劃與建設部門的批準;
②存在大量亂占、亂圈地現象;
③非法租賃土地;
④以土地入股開辦各種實業;
⑤用集體土地抵押貸款
⑥用集體土地進行非法的房地產開發、經營等。由于“城中村”集體土地的邊緣性、稀缺性、區位性、固定性,多樣性,復雜性以及相比較于國有土地使用權的低廉性,是它擁有旺盛的需求市場,土地使用權的差別使“城中村”得以客觀存在。
“城中村”另外一種情況:在城市化過程中,由于城市化速度快速推進,但城市建設相對落后,特別是對外來人口管理跟不上,引發了所謂“城中村”現象,即是指城市郊區出現的已經轉變為以從事工商業為主的村落。這里是外來人口的主要居住區,生活與生產設施比較簡陋,治安狀況較差,成為城市進一步發展的隱患。
綜上所述,目前城中村的現象還比較多,存在很多非法麥苗土地的行為,在城市化的過程當中,對于外來的人口沒有做好規劃,沒有加強規劃城中村的發展,對于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城中村缺少好的措施,這是急需改善的。
城中村改造的拆遷補償標準
土地使用權年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2021-03-24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主體包括哪些
2020-11-24抵押物滅失怎么辦
2020-11-13喪葬費、死亡撫恤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14醉酒駕駛緩刑機率有多大
2021-02-11婚內協議效力與離婚賠償
2021-03-14毆打他人怎么處罰
2021-02-25離婚給女方贍養費標準
2020-11-18交通事故傷殘補償
2021-01-30女方離婚訴狀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1房產抵押注銷后還能調取嗎
2021-01-16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房產證抵押貸款還需要銀行流水嗎
2021-01-05太原市樓間距規定
2021-02-26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勞務外包的流程有哪些
2021-01-05貨物運輸保險單種類介紹有哪些
2021-01-26購置房屋怎樣辦理保險
2020-11-17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