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都是我國法律規定的兩個罪名,近年來,這兩種犯罪活動已經成為活動頻率較高、造成嚴重社會后果的犯罪,作為一個公民,我們應該了解這兩種犯罪活動的區別,普及我們的法律知識。下面律霸就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區別做出簡單講解。
一、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區別
從理論角度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主要有六個方面的不同:
(一)、客體不同。刑法將犯罪客體分為一般客體、同類客體、直接客體,其中一般客體是從總體上揭示犯罪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的本質,同類客體反映的是某一類犯罪與另一類犯罪的差別,而直接客體反映的是具體罪名的特點。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都規定在我國刑法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即兩罪的一般客體是一致的。然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在破壞金融管理秩序一節,其侵害的是國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集資詐騙罪在金融詐騙罪一節,其侵犯的是復雜客體,但主要侵害的是他人的財產權利,因而這兩者不屬于同類客體,這也是兩個罪名在本質上的區別。
(二)、主觀目的不同。縱觀刑法分則中侵犯財產類犯罪,犯罪構成中皆要求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集資詐騙罪也不例外,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則無此要求,進而對于使用欺騙方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犯罪,如何正確認定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區分此罪與彼罪的關鍵。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列舉了非法占有為目的的情形:
1、集資后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于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2、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3、攜帶集資款逃匿的;
4、將集資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
5、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
6、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
7、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
8、其他可以認定為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從以上的司法解釋可以看出,非法占有目的可以從三個方面認定,一是籌集資金的意圖,看其是否有正當真實的集資用途;二是從集資款的使用情況,看其是否按照約定用途使用集資款,是否存在肆意揮霍或者不按約定用途使用的行為;三是從集資款的償還情況看,有沒有按照約定期限歸還,是否存在卷款潛逃等行為。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一種不合規定的融資行為,犯罪嫌疑人主觀上并無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故意,因而客觀上也不具備上述表現。非法占有的主觀目的是兩罪的重要區別。
(三)、形式要件不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形式要件。:1、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2、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3、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4、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上述四個要件是并列的,在具體認定時缺一不可。而集資詐騙罪沒有統一的外在形式要件,犯罪客觀方面形式各異,只抽象總結為虛構事實、隱瞞真相欺騙被害人,使被害人陷入認識錯誤進而處分財產。
(四)、犯罪分類不同。依據犯罪行為有無違反社會性、道德性,將犯罪行為分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自然犯罪是指那些違反人類道德、具有反社會性的行為。這種行為從根本上違反了人的本性以及社會公認的道德準則,因而無論在任何社會,任何政治制度之下,自然犯罪都被認為是犯罪行為,比如殺人、盜竊、搶劫等犯罪。法定犯罪是指行為本身并不一定具有反社會性、反道德性,只是一國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管理需要而在法律上規定這種行為構成犯罪,這種犯罪不具有穩定性,在某種社會環境下是一種合法行為,而隨著環境變遷又會變成一種犯罪行為。比如污染環境罪、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在以前,環境污染問題尚未出現,國家對污染行為并不以犯罪處罰,但隨著環境問題全球化、嚴重化,法律才將污染環境納入刑法的調整范圍之內。集資詐騙罪屬于自然犯,和詐騙罪是一種個別和一般的關系,侵害的是他人的財產權利。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屬于法定犯,并非違反了人類公認的道德,而是國家出于金融秩序的管理的需要才將其規定為犯罪。
(五)、社會危害性不同。基于前者提到的犯罪分類,自然犯罪的集資詐騙罪危害性大于法定犯罪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這集中體現在構罪標準上。集資詐騙罪個人進行詐騙,數額10萬元以上構成犯罪;單位進行集資詐騙,數額50萬元以上構成犯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中個人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構成犯罪,單位在100萬元以上的構成犯罪。正確認定兩罪,也是貫徹刑法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要求。
(六)、犯罪數額計算方法不同。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數額,以行為人所吸收的資金全額計算;案發后已歸還的數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酌情考慮。集資詐騙的數額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計算,案發前已歸還的應予扣除。
相信您看過后對他們的異同已經有所了解,如果您有這方面的疑問,歡迎通過律霸的平臺咨詢我們資深的律師,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集資詐騙法院階段辯護詞
合同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常見的合同詐騙手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醉駕吊銷五年怎樣減免
2021-01-28同居關系能否申請保護令
2021-01-21股權轉讓價格等于注冊資金或實際出資嗎?
2021-02-21如何解除反擔保
2021-01-11以新貸歸還舊貸不是同一保證人是否繼續擔保
2021-02-26醉酒駕車撞死人判幾年
2020-12-25開假匯票承兌5萬如何處罰
2021-01-02社會撫養費的支付數額是多少
2020-11-11無償合同中止履行需要通知嗎
2021-01-13玩忽職守導致公司受損被辭退怎么維權
2020-12-28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人身保險事故獲雙賠的正當性依據
2021-01-26抵押房產保險費發票可以抵扣嗎
2020-12-05車輛超載保險賠付嗎
2021-03-16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保險代理人的不受歡迎型有哪些類型呢
2021-03-11為什么要為車輛買保險?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