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們之間經常會發生資金往來,有些人即使和他人不熟,也會出于好心,將錢借給對方,一般來說,公民之間的借貸糾紛屬于民事糾紛,夠不上刑事犯罪,可是,在刑法中也有詐騙罪這個罪名,并且,借貸式詐騙也是存在的,那么,怎樣借款構成詐騙罪呢?下面我們通過本文了解下。
一、怎樣借款構成詐騙罪?
1、行為人借錢的理由與實際用途
在正常的民間借貸中,借款人會告知債權人借款的真實用途,讓債權人知曉借出資金的用途和風險,從而做出決定。而在詐騙案中,犯罪人通常會編造一些虛假的借款用途,如投資、工程建設等正當而且有豐厚利潤的項目,使被害人產生其借出資金安全并能及時收回的錯誤認識。
而實際上,犯罪人在獲得借款后會將錢用于一些高危或者無法收回資金的活動,如用于賭博、供自己揮霍等,從而導致被害人的資金無法收回。行為人對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會反映出其借款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而借款時的理由與實際使用的異同,也可以反映出行為人在借款時是否有虛構事實或隱瞞真象的客觀行為,是考察行為人主觀心態的重要依據。
2、行為人借款時的財務狀況
行為人借款時的財務狀況是判斷其是否準備歸還借款的重要因素,行為人財務狀況結合其對借款的用途,能夠準確把握行為人的真實心態。在很多詐騙案件中,犯罪人在本人負債累累或者沒有任何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通過虛構事實將自已裝扮成富人或具有償還能力,如謊稱擁有房屋、土地、豪車等,在騙得借款后大肆揮霍,造成借款無法歸還,此類情形應當認定行為人在借款時就沒有償還的意圖。反之,如果行為人本人具有較好的財產條件,雖然通過虛構理由等手段獲得了借款,并用于了賭博等活動造成借款無法按時規還的,但其所擁有的其他財產,如房產、汽車、股票等,能夠保證債權人利益不受損失的,應當認定行為人在借款時具有歸還的意圖,不應認定為詐騙。
3、行為人是否有掩飾真實身份或隱匿行蹤的行為
在借貸式詐騙中,犯罪人在犯罪之前會利用假名、假住址或假證件來掩蓋真實身份,在得手后便銷聲匿跡。還有的犯罪人雖使用真實身份,但在騙得借款后或被害人追償過程中,又通過更換手機號碼、變更居住地點等方法來隱匿行蹤,這些行為也能夠反映出行為人不愿歸還借款的主觀心態,是判斷行為人性質的重要依據。
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意圖過程中,應當結合以上三點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準確把握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二、哪些情況下的詐騙會被加重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騙公私財物達到上述規定的數額標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夠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酌情從嚴懲處:
1、通過發送短信和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2、詐騙救災和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3、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4、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5、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通過上文,小編給大家分析了怎樣借款構成詐騙罪這個問題。從構成要件看,詐騙罪的主觀表現是故意非法占用他人財物,行為上面是通過欺騙的手段,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的,如果他人借錢構成這些條件,金額達到三千元以上,就可能構成詐騙罪,當事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通過法律手段維權。
詐騙罪司法解釋是什么?
合同詐騙罪的數額巨大標準是什么
合同詐騙罪報案材料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財產公證費用的標準
2021-03-20長期公款私存違法嗎
2020-11-12批捕令下來能探視嗎
2020-12-08上海離職補償金標準最長補償多少月
2020-11-26物業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06企業作為擔保人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0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有的單位在勞動合同中規定女職工結婚、生育就要離職等內容,這樣做屬于違法嗎
2020-12-20請假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07試用期領導不同意離職怎么辦
2020-12-07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一裁終局不包含勞動糾紛嗎
2020-12-18被保險人的直接解除權行使條件有哪些
2021-02-27工程質保單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5有保險撞死人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0-12-17自殺保險公司理賠多少
2021-02-12人身故了保險公司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1-01-26車輛剮蹭對方全責走保險流程什么樣
2021-01-30山林被征能辦失地保險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