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相關知識
一、什么是共同犯罪
依照我國《刑法》第25條第1款的規(guī)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主犯及其刑事責任
主犯包括兩類:一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團中的首要分子;二是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除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以外的在共同犯罪中對共同犯罪的形成、實施與完成起決定或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犯罪分子是否起主要作用,應從主客觀方面進行綜合判斷。對主犯的認定,應以共犯人的主客觀事實為依據,以刑法第26條的規(guī)定為準繩,不能任意擴大或者縮小主犯的范圍。
對于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即除了對自己直接實施的具體犯罪及其結果承擔刑事責任外,還要對集團成員按該集團犯罪計劃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擔刑事責任。但首要分子對于集團成員超出集團犯罪計劃(集團犯罪故意)所實施的罪行,不承擔刑事責任。
對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應分為兩種情況處罰:對于組織、指揮共同犯罪的人,應當按照其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對于沒有從事組織、指揮活動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應按其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
三、從犯及其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27條第1款的規(guī)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從犯包括兩種人:一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對共同犯罪的形成與共同犯罪行為的實施、完成起次于主犯作用的犯罪分子;二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即為共同犯罪提供有利條件的犯罪分子,通常是指幫助犯。
從犯是相對于主犯而言的。主犯是共同犯罪中的核心人物,沒有主犯就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只有主犯(須二人以上)沒有從犯的現(xiàn)象是存在的,而只有從犯沒有主犯的現(xiàn)象則不可能存在。從犯也應對自己參與的全部犯罪承擔刑事責任,但根據刑法第27條第2款的規(guī)定,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四、脅從犯及其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28條的規(guī)定,脅從犯是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脅下不完全自愿地參加共同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較小作用的人。如果行為人起先是因為被脅迫而參加共同犯罪,但后來發(fā)生變化,積極主動實施犯罪行為,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則不宜認定為脅從犯。由于脅從犯是共犯人的一種,具有犯罪故意與犯罪行為,故行為人身體完全受強制、完全喪失意志自由時實施的某種行為,以及符合緊急避險條件的行為,不成立脅從犯。對于脅從犯,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jié)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五、不構成情形
1、共同過失犯罪行為
即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的,不屬于共犯,只需根據個人的過失犯罪情況分別負相應的刑事責任即可。
2、故意加過失的情形
二人以上實施共同的危害行為,但罪過形式不同,即一人為故意犯罪,一人為過失犯罪,雖然兩人的行為共同導致危害結果的發(fā)生,但不屬于共同犯罪。具體包括這樣的兩個方面:一是過失地引起或幫助他人實施故意犯罪,二是故意地教唆或幫助他人實施過失犯罪。此種情況下,也是根據各人的罪過形式和行為形態(tài),分別負相應的刑事責任。例如,醫(yī)生甲故意將藥量加大十倍,護士乙在給病人服藥時注意力不集中,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常識性的錯誤,致使病人用藥后很快死亡。此案例中,醫(yī)生是故意殺人罪,護士是醫(yī)療事故罪,不能成立共犯。
3、犯罪的故意內容不同
該不同的罪過內容能夠決定行為性質不同,如甲乙共同用木棍打擊丙,甲出于殺人的故意,而乙僅出于傷害的故意,結果由于甲打擊丙的要害部位而導致丙死亡,此時二人所有共同的行為,但由于沒有共同犯罪故意而不構成共犯關系,甲構成故意殺人罪,乙構成故意傷害罪。(見注①)如果該罪過內容的不同并不足以影響行為定性,則可以構成共同犯罪,如一方出于直接殺人故意,另一方面為間接故意,二人共同實施殺人行為的,可以成立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4、同時犯不成立共同犯罪
所謂同時犯,即指沒有共同實行犯罪的意思聯(lián)絡,而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場所實施行同一性質的犯罪行為,對此應作為單獨犯罪分別論處。如甲乙不約而同地意圖殺害丙而向丙射擊,甲沒有命中,乙命中丙的要害部位致丙死亡,則甲應負故意殺人罪(未遂)的刑事責任,而乙則故意殺人罪(既遂)的刑事責任。
5、實行過限的情形
所謂實行過限,即超出共同故意范圍之外的犯罪行為,這部分過限不屬于共犯范疇。共犯人超過共同犯罪故意又犯其他罪的,對其他罪只能由實行該種犯罪行為的人獨自負責,其他共犯人對此不負刑事責任。如甲、乙密謀共同盜竊,甲在門口望風和接應,乙進入房間竊取財物時,又看到一熟睡的婦女,乘機強行發(fā)生性關系。則該強奸行為即屬于實行過限行為,不要作為共犯處理,應由實行行為人乙單獨負刑事責任,即甲以盜竊罪論處,而乙則以盜竊罪和強奸罪并罰。同此類似而比較常見的還有共同盜竊行為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一人因抗拒抓捕等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從而轉化為搶劫罪,但其他共犯人仍以盜竊罪論處的情形。
6、事前無通謀的事后幫助
事前無通謀的事后幫助行為主要是指事后窩藏、包庇、窩贓、銷贓等行為,對此,不構成共同犯罪。因為在事先無通謀、在犯罪實行過程中也無通謀,故缺乏共犯的主觀條件,對這種事后幫助行為應單獨定罪。
7、先后犯的特殊情形
所謂先后犯是指兩個以上的人在同一或者極為接近的時間、場所,對同一犯罪對象先后實施同種犯罪,而主觀上沒有犯意聯(lián)系的情況。由于行為人在主觀上沒有共同故意,因而不構成共同犯罪。行為人對其行為只能由各人分別承擔刑事責任。
以上便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共同犯罪的知識點,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案件的追究時效
2020-11-11公司部門解散把員工調崗合法嗎
2020-12-22老師打學生致殘學校是否要承擔責任
2021-03-10一般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0-11-17死緩減刑后最低執(zhí)行期是怎么規(guī)定的
2020-11-07外遇證據調查有什么作用
2021-01-19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單位違約怎么解除合同
2021-03-19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流程
2021-03-24勞務工和合同工退休有什么區(qū)別
2021-01-26勞動安全衛(wèi)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勞動關系客體包括什么
2021-03-18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工程保險費有哪些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3保險中怎樣計算免賠額
2021-01-16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主要義務
2021-03-09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