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破產后職工的出資證明有沒有用
職工集資款,是指企業因生產經營或者擴大生產需要現金向單位職工借款而形成的負債。職工集資款與單個職工向企業提供借款的行為不同,一般涉及面很廣,具有一定程度的企業單方強制性和工人身份附屬性。職工集資款不同于職工投資入股企業的行為,二者存在如下區別:
1、從法律性質上看,職工集資款形成職工對企業的債權,而職工投資形成職工對企業的股權,法律性質的不同導致二者的收益方式、法律規定存在很大差別;
2、從財務制度上看,職工集資款反應在企業財務報表的其他應付款科目,而職工投資入股行為反應在企業的實收資本科目。如果以下沒有特別說明,職工集資款債權指的是職工以取得利息收益為目的而向企業提供借款的行為。
如果是作為對公司投資入股,享有公司利潤分紅權的,則你是公司股東,承擔出資限額內的有限責任,公司破產或倒閉,你的錢是不能拿回來的;如果是借給公司或者公司老板的,則可按照債權債務關系,要求公司或者老板償還本息。
二、企業破產處理職工集資要注意以下問題
1、正確區分職工集資款與非法集資。所謂非法集資,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指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的集資,這種集資行為屬于應予取締的非法金融行為。非法集資不屬于《高法規定》第五十八條的規定的優先受償的債權,在企業破產時只能作為普通債權,按比例清償。集資中既有職工集資又有社會集資的,則應當區別對待。職工集資款按照《高法規定》第五十八條的規定處理,社會集資款按照普通債權處理。
2、正確區分集資行為與投資行為。根據以上規定,職工集資款與職工投資有天壤之別,一個優先受償,一個不能受償,所以應當正確區分。首先應當尊重事實,以公認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其次,在產生爭議時,一般以企業對職工的承諾來區分。承諾到期還本息的,一般是集資性質;承諾到期分紅,共擔風險的,一般投資行為。企業強迫職工入股,法院確認該入股行為屬于無效民事行為的,入股金可以參照《高法規定》優先受償。
3、對職工集資款的保護僅限于合法權益,企業許諾職工的高額利息不受法律保護,不僅高額利息不能優先受償,而且不屬于破產債權,法院不予確認。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利息部分,可以確認為破產債權,但根據司法解釋的本意不能獲得優先受償,屬于普通債權。因為既是職工工資,法律也不承認工資利息優先受償,甚至根據我國破產法的規定,僅工資本身屬于破產債權,并不承認工資利息可以參加破產分配。職工集資款畢竟具有借貸性質,所以可以計息,但所計利息不能優先受償。由于企業向職工承諾的利息可能五花八門,我認為參照人民銀行發布的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計息較為合理,因為企業已經破產,債權清償率不會高,以同期存款利率計息不至于對其他破產債權人過于不公。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2]23號文)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中的“工資”包括職工集資款,而《企業破產法》中的“工資”不包括職工集資款,一般只能依照普通債權處理:
1、由于司法解釋的解釋對象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的具體應用所作出的解釋,在法律失效的情況下,司法解釋也自然失效。“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法律已經修改的情況下,引用對舊法律的司法解釋顯然有違法之嫌。因此,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2]23號文)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不能作為職工集資款債權的法律適用依據。
2、《國務院關于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破產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1994]59號文)屬于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的背景下制定出來的政策性規定。《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在本法施行前國務院規定的期限和范圍內的國有企業實施破產的特殊事宜,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根據該條規定,政策性破產的情況下,該通知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否則,根據在我國法律的效力等級大于行政法規,因此在《企業破產法》已經修改的情況下,由于上述通知與《企業破產法》違背,該條款除了適用于不能適用。
3、脫離法律規定強調社會穩定和虛無縹緲的“立法宗旨”將導致無法可依。上述支持職工集資款債權為勞動債權的學者從國家的大政方針出發,試圖從政策角度說明職工集資款債權定性為勞動債權的合理性,他們忽視了一個前提:任何經濟活動都要依法進行,脫離法律規定的社會穩定必然導致“多數人的暴政”。僅僅因為涉及面廣就能在法律之外進行定性,必然導致恣意專權。而“立法宗旨”則是虛無飄渺的“理想國”,每個人都對立法原意有不同的看法。顯然,以立法宗旨作為適用依據在法律上也站不住腳。
4、在法律、行政法規沒有作出參照規定處理的情況下,不能將職工集資款認定為“工資”。職工集資款本質上屬于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借貸關系,而工資屬于勞動法律關系范疇,二者存在很大的區別。
5、職工權益的保障是一個系統工程,可以通過社會保障、商業保險等多種方式結合加以解決,試圖對現有法律進行曲解和變通有違社會主義法治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要求。今后,相關部門可以通過聯合企業工會的形式對企業員工進行普法教育,讓他們知道破產情況下職工集資款債權作為普通債權處理的法律知識,避免在企業破產時因為“依法”處理而引發的不穩定因素。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企業破產后職工的出資證明有沒有用”問題進行的解答,如果公司破產的,公司向職工集資的資金對于公司來說是屬于債務,職工可以以出資證明申報債權,以公司資產償還債務。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客,托運人或收貨人基本義務有哪些
2021-01-02孩子讓狗咬了要報警嗎
2020-12-16離婚案律師費多少
2020-11-2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訴訟時效屆滿能否重新確認債權的幾個批復附解析
2020-12-04房地產股權收購稅費要怎么計算
2021-02-142020供養親屬撫恤金期限如何計算
2020-11-11強奸罪與嫖宿幼女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12公示催告流程的適用范圍
2021-02-16辭職了老板拖工資怎么辦
2020-12-01實際住房面積比老宅基證面積小怎么辦
2021-01-30未成年犯罪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2020-11-13交通事故要求賠償怎樣訴訟
2020-12-10私人借錢用房子做抵押安全嗎
2021-03-19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擔保合同約定不明確該如何擔責
2021-01-06集資房屬什么性質的房
2021-02-23設立居住權的可以約定居住權的期限嗎
2021-02-06勞動法關于簽署了無固定期限合同裁員賠償
2021-01-20分公司可以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1-24變更勞動合同時職工應注意些什么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