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甲、乙共謀傍晚殺丙,甲向乙講解了殺害丙的具體方法。傍晚乙如約到達現場,但甲卻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殺死丙。甲是屬于犯罪未遂還是犯罪既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屬于未遂犯。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減輕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5條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解釋】本條是關于共同犯罪定義的規定。本條分為兩款。
第一款是關于什么是共同犯罪的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共同犯罪應當具備以下兩個特征:
1.共同犯罪的犯罪主體必須是二人以上。
2.共同犯罪必須是共同故意犯罪。所謂“共同故意犯罪”,應當具備以下條件:(1)幾個犯罪人必須有共同故意。這里有兩層意思:
一是幾個犯罪人對自己實施的危害行為都持故意的心理狀態,即幾個犯罪人都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希望或者有意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二是幾個犯罪人相互明知,即幾個犯罪人都認識到自己和其他行為人在共同進行某一犯罪活動。這兩方面的統一,就形成了犯罪人的共同故意。
(2)幾個犯罪人必須有共同的犯罪行為。所謂共同的犯罪行為,是指各個犯罪人的犯罪行為具有共同性。即犯罪人各自的犯罪行為都是在他們的共同故意支配下,圍繞共同的犯罪對象,實現共同的犯罪目的而實施的;各個共同犯罪人所實施的犯罪行為都同危害結果具有因果關系,是完成統一犯罪活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3)共同犯罪具有共同的犯罪客體。即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為必須指向同一犯罪客體,這是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為的必然要求。
第二款是關于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及對其如何處罰的規定。這是對共同犯罪概念的重要補充。本款規定了兩層意思:
1.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即二人以上由過失造成同一危害結果的,不以共同犯罪定罪處刑。這是從另一個角度進一步說明了什么是共同犯罪。
2.二人以上由過失造成危害結果,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即按照行為人各自的罪責分別處罰,而不以共同犯罪論處。
共同犯罪中,共犯人的犯罪形態保持一致,一人既遂,全體既遂。本案中,甲、乙共謀殺人,即使甲未去犯罪現場,但因乙按照甲教授的方法殺丙既遂,則甲也對該既遂結果承擔刑事責任。
案例二:
鄭某某與鄭某預謀“玩玩”被害人張某,后二人以送張某回家為名,將張某帶至地里,鄭某某首先與張某發生性關系,但由于當天喝酒較多,加上張某的反抗,其生殖器未能插入;后鄭某不顧張某的反抗,強制與其發生了性關系。
分歧意見:在本案的討論過程中,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觀點是本案應定性為強奸,理由是輪奸必須是兩名以上的共同犯罪人強奸即遂,沒有強奸得逞的男子不成立輪奸,一人強奸得逞一人未得逞的情況不能認定為輪奸,但由于鄭某某與鄭某屬共同犯罪,一人即遂,全案即遂,對鄭某某和鄭某都應認定為強奸即遂,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內量刑;第二種觀點是由于各行為人均參與了輪奸行為,而輪奸是基于共同奸淫認識的共同實行行為,一人即遂全案即遂,鄭某某雖然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對二人均應以強奸即遂論處,且按輪奸情節確定適用的刑罰。
分析意見: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是:必須有二人以上、必須有共同故意、必須有共同行為。“共同故意”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各共犯人均有相同的犯罪故意;二是各共犯人之間具有意思聯絡。輪奸是指二男以上出于共同強奸的故意,在同一段時間內,對同一婦女(或幼女)連續地輪流強奸(或奸淫)的行為。本案應屬共同犯罪、輪奸,首先,鄭某某與鄭某二人有共同強奸張某的合意行為,即預謀“玩玩”被害人張某,其次,二人在同一段時間內,對同一婦女連續地輪流的實施了強奸行為,鄭某某與鄭某以送張某回家為名,將張某帶至地里,鄭某某與張某發生性關系時,雖因喝酒太多及張某反抗,其生殖器未能插入,但其也開始實施與鄭某合意強奸張某的行為,其后鄭某與張某發生性關系,其二人先后與張某發生性關系的行為,已經符合輪奸的相關規定,鄭某某的生殖器雖未能插入,根據共同犯罪的理論,一人既遂,全案既遂,鄭某某也屬強奸既遂,因此鄭某某與鄭某的犯罪行為屬共同犯罪、輪奸行為。
共同犯罪人中只要一人的行為導致既遂則其他共同犯罪人均成立既遂
案例三:
2008年7月18日,被告人何某、張某與劉某(在逃)相約到井岡山市茨坪鎮盜竊車輛,由何某負責準備解密用的電腦板和GPS屏蔽器,由張某以自己的私家車作為作案交通工具,三人乘車從深圳出發,于7月19日凌晨到達井岡山市廈坪鎮,在廈坪高速公路出口處與被告人劉有某會合,當劉有某得知他們是來井岡山進行盜竊車輛時,雖然感到害怕,但是認為只要自己不去偷就沒有關系,于是跟隨著三人一起到達該市茨坪鎮,并為他們指引行車路線。當車行至該鎮和諧苑時,發現停車場內停放著一輛黑色本田轎車,何某和張某便下車,使用電腦板和GPS屏蔽器將車盜出,隨后四人分乘兩輛車逃離井岡山市,在吉安市泰和縣,何某、張某與劉某三人給了劉有某300元人民幣讓其打的返回井岡山市。何某、張某與劉某三人將車開回到深圳后,由劉某將車以人民幣26000元出售。劉某在電話中告訴劉有某將來會給他人民幣2000元。針對劉有某是否構成共同犯罪,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劉有某不構成共同犯罪。理由是:被告人劉有某沒有共同的犯意,也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迫于與劉某的個人交情,對于遠道而來的同鄉進行陪同而已。盜竊罪的構成必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劉有某明顯不具有這種共同犯意,不構成犯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劉有某構成共同犯罪。理由是:被告人劉有某在明知何某、張某和劉某來井岡山是為了盜竊車輛,仍然隨車同行,并為他們指明行車路線及逃跑路線,起了協助作用,并且在劉某告訴他準備分給他贓款時,并未拒絕,表明其存在非法占有的僥幸心理,被告人劉有某在犯罪過程中起輔助的作用,屬從犯,應按盜竊罪定罪處罰。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故在司法實踐中對共同犯罪故意的認定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各行為人通過意思的傳遞、反饋而形成的,明知自己和他人配合共同實施犯罪,并且明知共同的犯罪行為會發生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本案中,劉有某在得知何某、張某等3人來井岡山進行盜竊后,不但未加以制止反而為其指引路線,其雖未直接實施盜竊行為,但不容置否的是其在盜竊犯罪中起到了輔助作用。劉有某雖認為不去偷就跟自己沒關系系法律認識錯誤,并不影響其定罪量刑。在共同犯罪中,如果共同犯罪人中一人的行為導致既遂則其他共同犯罪人均成立既遂。本案中,何某等3人實施的行為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而劉有某作為共同犯罪人之一,也應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希望可以幫您解決相關的問題。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中介收取貸款服務費合理嗎
2020-11-18拆除廠房是否需要向政府部門報告
2020-12-11出差發生交通事故公司負責嗎
2020-11-20人身權屬于侵權責任范圍嗎
2020-12-07調整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程序
2021-01-13網貸下架造成逾期怎么辦
2020-12-25域名糾紛需要如何處理
2020-12-04個人可以債務重組嗎
2021-02-19拖欠貨款的訴訟時效從何時開始計算
2021-02-23結婚程序有瑕疵如何處理
2021-03-19想訴訟離婚,女方把結婚證藏起來怎么辦
2021-03-02出軌起訴離婚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25工作中猝死公司應該負什么責任
2021-01-18不可抗力給退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27為什么集資房要全款
2020-12-23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職工可要求經濟賠償金
2021-02-17用人單位未及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損害賠償及計算
2021-01-21勞動糾紛企業能否提出仲裁
2020-12-26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