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過失論一方面對犯罪過失在犯罪論體系中的地位進行了新的定位,把向來是責任要素的犯罪過失當作主觀的違法要素進而當作構成要件要素來理解;另一方面對犯罪過失概念的核心要素-注意義務進行了新的解釋,將其理解為結果避免義務,從而建立了以結果避免義務為中心的新的犯罪過失概念,為司法實踐處理新型過失犯罪案件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支持。在處理過失犯罪問題上,日本可以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典型范例。從犯罪過失概念在日本刑法理論中的發展脈絡看,以下幾個特點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其一,刑法理論對司法實踐的巨大影響。其二,大陸法系本來就屬論理型刑法,立法的空白更是賦予了學者們極大的發揮空間,因此導致了學說眾多,觀點林立的“百家爭鳴”局面。其三,從對犯罪過失概念的具體界定看,目前避免結果說是德日的通說,但主張預見結果說的學者也不在少數,還有的學者如**正治等則主張預見結果與避免結果并重。但我們認為,籠統談論犯罪過失中注意義務的內容似乎有失偏頗,應該根據不同的過失形式確定注意義務的內容:在無認識過失(疏忽過失)中,行為人違反的是結果預見義務;而在有認識過失(輕信過失)中,行為人違反的則是結果避免義務。
與德日等大陸法系國家相比,我國刑法理論對犯罪過失概念的研究比較薄弱,學者們對此進行深入探討的不多。實際上,我國刑法理論中通說對犯罪過失概念的界定僅僅是對立法規定的一種詮釋,作為一種概念的論定方式這當然是無可非議的,但作為對犯罪過失這類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它并沒有明確揭示出犯罪過失的核心要素-注意義務,因而在理論上也很難說是深入的。這一方面是由于立法的細密限制了學者們的思維和解釋空間;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學者們對該問題的研究重視不夠,因而也就缺乏象德日那樣必要的學術爭鳴。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也有學者對通說概念提出了挑戰,如前述林*剛博士認為應將違法性認識引入犯罪過失概念,雖然其觀點未得到學界普遍認可,但其學風和精神非常值得崇尚和學習。最后,為了更科學地對犯罪過失的概念進行理論界定,也為了同前述的立法建議相呼應,同時也為使學者們對犯罪過失的理論研究給予更多的關注,我們在此試圖以注意義務為中心對犯罪過失的概念進行理論上的重新闡釋:“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或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由于違反注意義務而沒有預見或沒有避免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扶貧捐贈可以反悔嗎
2021-02-28農村宅基地房屋拆遷糾紛如何解決
2020-12-14訴訟前財產保全的前提有什么
2021-03-21最新勞動合同范本格式范本
2021-03-08交通事故應該怎么起訴
2020-12-22產假期間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0-11-30離婚損害賠償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2021-02-10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的條件
2020-12-29房產贈與給兩個人怎么繳稅
2020-12-30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終身壽險的保障期限是多久,終身壽險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3工程保險費有哪些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3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法有什么規定
2020-12-22三類人身保險新型產品 購買時應注意事項
2021-02-25小事故逃逸了還能走保險嗎
2021-02-25寧波正式實施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3-03土地出讓能設置條件嗎
2020-12-12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