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預備形態主觀方面的特征有哪些
(1)行為人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和目的,是為了順利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可見,預備犯的主觀方面既有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有具有進而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圖。但是后者尚未實際展開而只是在犯罪預備活動中間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為了順利地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而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與目的,才是預備犯主觀方面主要的內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預備行為的發動、進行與完成,都是受此種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實行行為尚未著手時停止下來,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著手實行行為前停止犯罪。這是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中止的關鍵區別所在。所謂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礙行為人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該因素不足以阻礙行為人繼續著手實行犯罪的,行為人也認識到這一點的(排除行為人存在認識錯誤而構成犯罪預備的情形),應認定為犯罪預備階段中止。
犯罪預備形態客觀方面的特征
犯罪預備是在一系列的故意犯罪心理的支配下發生的。為了使犯罪獲得成功,達到犯罪目的,逃避懲罰,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準備。犯罪預備形態的客觀特征包括兩個方面:
(1)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即為犯罪的實行和完成創造便利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頭、文字或其他方式對犯罪意圖的單純表露。二者的區別在于:犯罪預備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已具備特定的犯罪構成,我國刑法規定原則上要作為犯罪處理;
(2)行為人尚未著手犯罪的實行行為,即犯罪活動在具體犯罪實行行為著手前停止下來。以上兩個特征說明了犯罪預備形態可能發生的時空范圍,即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起直至犯罪實行行為著手之前。
相關區別
犯意表示一般是指以口頭、書面或者其他方法,將其真實犯罪的意圖表現于外部的行為。其特征是:表示人具有真實的犯罪意圖;表示人用口頭、書面、手勢或者其他可以使人知曉的方法向他人表露犯罪意圖;犯意表示是犯意單純流露,不能為犯罪制造條件。
犯罪預備行為與犯意表示的最本質區別在于:犯罪預備行為時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為實行犯罪起從促進作用的行為,因而對刑法所保護的客體構成了現實的威脅;而犯意表示并沒有為實行犯罪起促進作用,只是單純的流露犯意的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客體沒有構成現實的威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知道,犯罪預備形態只是準備的前提暫時還未形成犯罪,而且犯罪預備形態主觀方面的特征包括了兩方面,一方面是意圖和目的,另一方面是在著手實行行為前停止犯罪。如果您還有其他不清楚的地方,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后債權如何追
2020-11-11雙務合同履行抗辯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5試用期辭退員工什么情況下是違法的
2020-12-15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主體包括哪些
2020-11-24商業秘密的網絡保密方法有哪些
2021-03-25交通事故碰到人如何處理
2021-02-28婚內過錯賠償最新規定是什么
2021-01-28同居期間購買的房產分手時如何分割
2020-12-12哪些情形視為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04分居后還貸法律怎么規定
2021-02-09員工離職老板能不能扣工資
2020-12-16員工簽保密協議公司不給保密費怎么維權
2020-12-23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保單詳細條款到底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021-02-06非直系親屬關系可以買保險嗎
2021-02-12保險理賠需帶哪些材料
2021-01-07購買車險時可能有什么陷阱
2020-11-12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交通事故受害方如何獲得保險賠償
2021-01-09車禍后保險公司賠償問題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