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2011年4月7日對外通報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根據解釋,電信詐騙行為將受到從嚴懲處。這一司法解釋將于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解釋明確了詐騙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詐騙犯罪的發案形勢,將最低入罪門檻由原來的2000元提高為3000元。根據解釋,詐騙公私財物價值3000元至1萬元以上為刑法規定的“數額較大”,3萬元至10萬元以上為“數額巨大”,50萬元以上的為“數額特別巨大”。
解釋將電信詐騙行為規定為可酌情從嚴懲處的情節,規定了5種情形酌情從嚴懲處:通過發送短信、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蛘咂渌麌乐睾蠊?。
解釋規定,詐騙未遂,以數額巨大的財物為詐騙目標的,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定罪處罰。利用發送短信、撥打電話、互聯網等電信技術手段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詐騙數額難以查證,但發送詐騙信息5000條以上,或者撥打詐騙電話500人次以上,以及詐騙手段惡劣、危害嚴重的,應當認定為刑法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二、電信詐騙的司法解釋
電信詐騙是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不法分子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種合法外衣和形式或偽造形式以達到欺騙的目的,如冒充公檢法,冒充商家公司廠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銀行工作人員,各類機構工作人員,偽造和冒充招工,貸款,手機定位,招嫖等各種形式進行詐騙。2016年12月20日,最高法等三部門發布《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再度明確,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實施詐騙,詐騙公私財物價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詐騙公私財物價值50萬元以上的,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電信詐騙由于其犯罪成本較低,犯罪事實隱蔽性高,公安機關對電話詐騙的調查取證難度較大等原因,導致電話詐騙比較多,公民應當提升自己的防電信詐騙能力,發現相關行為的應當立即報警,并按照相關規定的程序配合進行調查取證。
詐騙罪的相關法律有哪些?
網絡金融詐騙立案流程是怎樣的?
網絡詐騙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直接訴訟是怎樣的
2020-12-09購入固定資產是否交納印花稅
2020-11-08商標搶注合法嗎
2021-03-05身體損害認定交警承擔費用嗎
2020-12-07設計服務合同范本
2021-01-09撤銷強制執行兩個月了怎么還沒消除
2021-03-19哪些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1-01-01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05房產贈與過戶程序是什么
2020-11-11競業限制協議不是自己簽的有效嗎
2021-02-22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建筑勞務是否可以分包給個人
2021-01-16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后可不可以分割
2021-03-15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果園經營管理承包合同
2021-01-14土地出讓金與出讓地價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5土地出讓繳費流程是什么
2020-11-23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