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搖撞騙罪客體是什么?
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動。這是本罪同侵犯財產權利的詐騙罪的主要區別之一。盡管行為人的撞騙行為也可能騙取財物,但由于行為人采用的是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手段致使人民群眾以為這些不法行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所為,因而直接破壞了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的活動。這也是本罪特殊的、實質的危害所在。
二、招搖撞騙罪的犯罪行為包括哪些?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進行詐騙的行為。
(1)行為人必須具有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者職稱的行為。所謂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者職稱,不單是指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而且也包括此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冒充他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者職稱,例如普通機關的行政干部冒充公安機關的干部,普通國家干部冒充高級職務的國家干部等。
如果行為人冒充的是非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如冒充黨團員、高干子弟、烈士子弟、私營或集體企業單位的管理人員、采購員等。進行招搖撞騙活動的,不能構成本罪,達到犯罪程度的可能構成詐騙罪或其他犯罪。
(2)行為人必須具有招搖撞騙的行為,即行為人要以假冒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或職稱,招搖炫耀,利用人民群眾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信任,實施了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所謂招搖撞騙,即到處行騙,因而構成犯罪的行為。
一般都具有連續性、多次性的特點。如果行為人只有一次這種行為的,原則上不宜以犯罪論處。上述兩種要素必同時具備并存在有機的聯系,才符合招搖撞騙的客觀要求。
如果行為人出于虛榮心僅僅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但并未借此實施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不構成招搖撞騙罪。如果行為人有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但并未借此實施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不構成招搖撞騙罪。
如果行為人既有冒充國工作人員的行為,又有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但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未以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手段的,即兩行為之間不存在有機聯系的,也不構成招搖撞騙罪,其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可能構成其他犯罪。
行為人實施招搖撞騙行為時,如果冒充的是一般人的身份,即不屬于軍人、公務員等的,只會構成詐騙罪,但是構成的前提是,犯罪嫌疑人的詐騙的財物的數額較大,否則就應當由公安機關進行治安管理處罰,處十天以下的拘留或者是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招搖撞騙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招搖撞騙罪是如何認定的
招搖撞騙罪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并購需要哪些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6股東借款能否抵押擔保
2020-12-18喪失勞動能力的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0-11-17贍養糾紛的管轄法院
2020-12-022020最新的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等級是怎么樣的
2021-02-05哪些情況下解聘職工要給補償
2021-03-18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老年人投保如何理賠,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幾種
2021-03-16保險合同無責任或無過錯不賠償格式條款無效嗎
2021-02-09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是否具有約束力
2020-12-28拆遷補償時,產權置換和貨幣補償選擇哪種更好
2020-11-21城中村拆遷時,門面房該如何補償
2020-12-28一個宅基地分戶后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19農村征地補償款或拆遷補償費有哪些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