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網絡詐騙1500立案嗎?
不會立案,詐騙1500不符合立案標準。《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客觀要件
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當下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售的商品進行夸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權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為人以提起民事訴訟為手段,提供虛假的陳述、提出虛偽的證據,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決,從而獲得財產的行為,稱為訴訟欺詐,但不成立詐騙罪(詳見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14日《關于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再次,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后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思,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但是,向自動售貨機中投入類似硬幣的金屬片,從而取得售貨機內的商品的行為,不構成詐騙罪,只能成立盜竊罪。
最后,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后,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根據刑法第266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根據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監察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最新司法解釋,詐騙罪的數額較大,以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為起點。詐騙未遂,情節嚴重的,也應當定罪并依法處罰。
對于詐騙行為的認定和處理,應當基于實際情況來進行處理,特別是對于網絡詐騙的數額必須達到規定的標準的,才可以進行立案偵查處理,對于犯罪事實輕微的,不涉及到刑事責任的詐騙行為,是可以按照行政治安事件來進行行政處罰的。
網絡詐騙可以判刑多少年?
網絡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是哪些?
網絡詐騙金融處罰是怎么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習期說沒做什么工作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1-01-12實習期懷孕了怎么辦
2021-02-11工傷賠償程序該怎么走?
2021-01-24哪些霸王條款購房時應該注意
2021-01-24賣家是否要按約付中介費
2021-02-21離婚房產評估過程
2020-11-25飛機延誤怎么賠償
2021-01-05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試論我國人身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1-02-12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保險條款的法律規定怎么樣
2020-11-14事故中被保車無責任,保險公司是否需要理賠
2020-12-28選擇兒童保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20土地承包經營權流中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嗎
2021-01-15法律對于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0土地承包法司法解釋全文
2021-01-31土地轉讓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1土地流轉后,土地被征收應該屬于誰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