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職權,是一種幅度上越權行為,就是說不該你做的你做了。
玩忽職守,就是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也就是該你做的你沒做。
他們的相同點是他們的犯罪主題都是國家工作人員。
徇私舞弊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和有關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和權力,對明知是無罪的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故意顛倒黑白作枉法裁判;或者利用職務包庇、窩藏經濟犯罪分子等,隱瞞、掩飾其犯罪事實的行為。
如何認定徇私舞弊?從漢語詞義來看,“徇私”是指為了私情、私利而做不合法的事;“舞弊”是用欺騙的方法做違法違紀的事情。從前述立法本意來看,“徇私舞弊”這一詞語在瀆職罪中的重點或落腳點在于“徇私”而不在于“舞弊”。
正是由于司法實踐中徇私往往隨著舞弊,所以才約定俗成地形成了這一詞匯。
從司法實踐來看,所謂徇私,包括徇私情、謀私利兩種情形,前者包括順從親戚、朋友、同學、同鄉,上下級、仇敵、競爭對手等私人關系、感情;后者包括第三人平時小恩小惠、請客送禮、許諾日后給予好處(包括非物質的好處)或行為人為保住自己不應有之利益等。
不論徇私情或謀私利,均是能夠給行為人或其親友帶來利益或使其對手失去應有利益,且這種利益之增減與行為人之行為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否則就不能認定為徇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的規定,濫用職權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故意逾越職權,不按或違反法律決定、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違反規定處理公務,致使侵吞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財產損失等行為。
濫用職權罪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故意逾越職權,違反法律決定、處理其無權處理的事項,或違反規定處理公務,侵吞公共財產、造成重大財產損失等行為。
濫用職權的行為,必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結果時,才構成犯罪。
所謂重大損失,是指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質性損失和非物質性損失。物質性損失一般是指人身傷亡和公私財物的重大損失,是確認濫用職權犯罪行為的重要依據;非物質性損失是指嚴重損害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和聲譽等。
認定是否重大損失,應根據司法實踐和有關規定,對所造成的物質性和非物質性損失的實際情況,并按直接責任人員的職權范圍全面分析,以確定應承擔責任的大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認定書出來了傷者不配合怎么處理
2021-03-23現役軍人離婚可以不用部隊開證明嗎
2021-02-11涉外離婚一方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27起訴狀可以用打印件嗎
2021-03-26三維標志都可以作為商標注冊嗎
2020-12-02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
2020-12-25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約定競業禁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1被財產保全了銀行卡還能用嗎
2021-01-12未經批準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的會坐牢嗎
2020-12-17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私生子繼承權的依據如何
2021-03-02臨時卸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3-04工傷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1-01-26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保險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05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2-14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
2021-01-24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