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犯罪構成
一、犯罪主體要件
按照修正案(七)對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之一的規定,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為特殊主體,即包括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該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的人;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本罪屬自然人犯罪,不包括單位。
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對“關系密切的人”如何認定和把握。“關系密切”應從人與人之間聯系中的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實際出發綜合判斷,不能用一個固定的模式去判斷。
形成“關系密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基于血緣關系的“沾親帶故”而形成“關系密切”。中國人有“竹根親”之說,除了近親屬之外,還應包括其他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等。二是基于地域關系的“鄉土觀念”而形成“關系密切”。人們由于出身或居住在同一個地域,便自然會產生同鄉關系、鄰里關系的地緣感情,中國人俗稱的“親幫親”、“鄰幫鄰”就是這種親切感的表現。三是基于職業關系的“支援協作”而形成的“密切關系”。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從事各種職業,進入一種行業,這種業緣之間的頻繁交往,就必然會逐漸形成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合作關系、配合與協作關系等等。此外還有基于特定利益關系的“相互關照”而形成的“關系密切”。
人際關系中除感情因素之外,往往包括特定的利益因素在內,與國家工作人員或離職國家工作人員關系中的利益因素并不一定是非法的,但它對“關系密切”起著紐帶作用,容易使影響力發揮作用。
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
這些人也有可能利用原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從而索取或收受請托人財物,所以本罪將這種人列為犯罪主體。
二、犯罪主觀方面
行為人主觀方面是出于故意,其目的是索取或收受請托人財物。本罪的故意內容應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故意以影響力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二是以占有請托人財物為目的。在司法實踐中,只要行為人利用影響力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已經實施,不論是事前索取或收受請托人財物還是事后獲取財物,均不影響主觀要件的成立。
三、犯罪客體要件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客體不同于受賄罪的客體。
根據目前理論界的通說,本罪的行為人是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或者是利用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去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使國家工作人員的職權受到損害,從而侵犯了公職人員職務行為的正當性。國家工作人員的職權是國家依法授予的,也只能在職權范圍內依法行使才是正當的,一切基于“近親屬”、“關系密切”的人情關系而超越職權、濫用職權都是不正當的行為。因此,將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客體視為是對職務行為正當性的侵犯是科學的。
四、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兩種情況:
一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關系密切”的人為主體時表現為:通過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或者利用該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索取請托人財物或收受請托人財物。
二是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關系密切”的人為主體時表現為:“利用該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原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托人財物或者收受請托人財物”的行為。
適用中主要掌握以下三點:
1、本罪客觀行為的本質特征是利用影響力。
利用影響力,是本罪與受賄犯罪的質的區別。按照條文規定,行為人利用影響力,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和與其“關系密切”的人,利用與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這一千絲萬縷的聯系所形成的影響力。
二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與其“關系密切”的人,利用與之有密切關系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所形成的影響力。
三是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與其“關系密切”的人,“利用該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原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所形成的影響力。”
上述三種利用影響力的行為,都是通過行為人以外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上的行為發揮作用,而行為人本身并不具有相應的職權。所以,本罪的本質特征只能是利用影響力,而不是行為人的職權。
2.本罪的交易條件是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
利用影響力受賄的條件是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
什么是不正當利益?“兩高”司法解釋中規定:是指謀取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國家工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提供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幫助和方便條件。
本罪中規定的“不正當利益”是一個包括物質利益和非物質利益在內極為寬泛的概念,它與受賄犯罪以“謀取利益”為條件的范疇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如果行為人為請托人謀取的是“正當利益”,則不符合本罪的客觀要件,所以,這也是本罪與受賄犯罪構成上的區別之一。
本罪的立案標準,建議參照199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中關于受賄罪立案數額的規定。
依據其規定受賄立案數額為:
1、個人受賄數額在5000元以上的;
2、個人受賄金額不滿5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因受賄行為而使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故意刁難、要挾有關單位、個人,造成惡劣影響的;強行索取財物的。
律霸小編提醒您,行為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其對價物的內容是財物。所以,行為人在客觀方面實施的標志性行為就是“索取請托人財物或者收受請托人財物。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死亡事故認定書下來會拘留嗎
2020-11-10股東決定和股東會決議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5侵權涉及非法建筑如何賠償
2021-02-02行政處罰書下達多久可以執行
2021-02-26拐賣婦女兒童罪
2021-01-31離婚證據如何收集
2020-12-02銀行按揭貸款購房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2-27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學徒是雇傭關系嗎
2020-11-20深圳補交社保勞動仲裁能補幾年
2021-02-04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理賠案件有哪些環節
2021-01-21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拆遷發生糾紛是否可行政訴訟
2020-12-20住改非和住宅拆遷哪個補償高
2020-12-26高鐵拆遷是強制性的嗎,必須拆遷嗎
2021-01-26泉州市農村拆遷補償如何計算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