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最新出臺的最高法出臺《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
中廣網北京12月20日消息(記者孫瑩)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0日)發布《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明天(21日)起開始實施。司法解釋共29個條文,對審判實踐中的疑難、熱點問題一一回應。針對交強險應否賠償精神損害等系列問題,《解釋》規定,“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贬槍ψ砭岂{駛、無證駕駛、吸毒后駕駛以及駕駛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幾種違法情形,發生事故后,往往導致受害人損失難以獲得賠償,人身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的問題?!督忉尅芬郧謾嘭熑畏ǖ牧⒎ň窈徒粡婋U的功能為依據,明確規定這些情形下,交強險保險公司仍然對受害人人身權益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賠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督忉尅愤€規定,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人民法院應將交強險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但保險公司已經賠償且當事人無異議的除外;如果當事人請求的,則人民法院應當將商業三者險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另外,《解釋》將機動車管理人納入到過錯責任的主體范圍之內。明確掛靠情形下的責任主體為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拼裝車、報廢車被多次轉讓的,則所有的轉讓人和受讓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司法解釋重點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準確認定道路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
現實生活中,機動車運行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發生交通事故后,應當由誰承擔侵權責任是案件審理中的重要問題。道路交通安全法、侵權責任法關于責任主體的認定已有規定,但仍然需要結合審判實踐就若干具體情形作出進一步明確的規定?!督忉尅吩诖藛栴}上,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所確立的切實保障受害人合法權益、制裁違法行為、預防交通事故發生的風險等立法目的,合理確定相關的責任主體及責任形態。
一是明確所有人、管理人的注意義務。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在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一致的情形下,機動車所有人應當承擔過錯責任?!督忉尅丰槍ΜF實生活中機動車所有人與管理人多有分離的情形,將機動車管理人納入到過錯責任的主體范圍之內。同時,針對過錯的認定標準,列舉若干典型情形,例如所有人或管理人明知機動車有缺陷、明知使用人無駕駛資質等情形,以統一裁判尺度。
二是明確掛靠情形下的責任主體為掛靠人和被掛靠人。以掛靠形式從事運輸經營在實踐中較為普遍,此種經營方式不僅違反了相關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極易導致被掛靠人疏于安全管理、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風險,而且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的損失難以得到充分、及時的賠償。《解釋》在總結審判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社會各界多數意見,明確規定以掛靠形式從事運輸經營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三是明確幾種違法情形下的責任主體。套牌車、拼裝車以及報廢車等機動車上路行駛的現象,在現實中仍有不少。這些違法上路行駛的機動車不僅自身存在較大隱患,更為嚴重的是,此類機動車事故率高、危害大,給其他道路交通參與人造成了極大的風險?!督忉尅芬罁謾嘭熑畏ǖ谖迨粭l的立法精神,明確規定,如果被套牌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意他人套牌的,應當與套牌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拼裝車、報廢車被多次轉讓的,則所有的轉讓人和受讓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二)合理確定責任主體的賠償范圍
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賠償范圍的確定是一個重要問題,《解釋》依據侵權責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精神,合理地確定損害賠償的范圍,以實現受害人的損失填補和其他道路交通參與人的經濟負擔之間的利益平衡。具體講,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是對《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作出解釋性規定,明確人身傷亡是指道路交通事故侵害人身權益所造成的損失;財產損失是指道路交通事故侵害財產權益所造成的損失等等。如此規定,解決了長期以來實踐中有所爭議的醫療費用、精神損害等損失屬于“人身傷亡”還是“財產損失”、交強險應否賠償精神損害以及精神損害在交強險中的賠償次序等一系列問題。
二是對“財產損失”的具體范圍作出明確規定?!督忉尅肪偷缆方煌ㄊ鹿试斐傻呢敭a損失的具體范圍,以列舉的方式加以明確。該規定有助于統一裁判尺度,使受害人的損失填補更加合理,也避免了損失范圍過大、道路交通參與人負擔過重的問題。
(三)妥善處理保險制度與侵權責任的關系
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區別于其他侵權類案件的一個特點是,絕大多數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都會涉及到交強險以及商業三者險的問題,在法律關系上更為復雜。《解釋》妥善處理了保險制度與侵權責任之間的關系。主要內容有:
一是合理區分交強險與商業三者險不同的功能定位,強調交強險對受害人的損失填補功能和安定社會的功能,重視商業三者險對被保險人的風險分散功能,合理安排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次序?!督忉尅芬幎?,在交強險和商業三者險并存的情況下,先由交強險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再確定侵權人的侵權責任,然后由商業三者險保險公司依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最后,再由侵權人依照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承擔剩余的侵權責任。
二是明確規定投保義務人未投保交強險時應承擔的賠償責任。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關于機動車管理人或所有人負有投保交強險的法定義務的規定,依據侵權責任法及其理論,《解釋》明確規定未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由投保義務人先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投保義務人與駕駛人不一致的,兩者在此范圍承擔連帶責任。該規定在充分保護受害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有利于促使投保義務人積極履行法定義務,促進道路交通秩序的良性發展。
三是明確幾種違法情形下交強險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醉酒駕駛、無證駕駛、吸毒后駕駛以及駕駛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幾種違法情形在實踐中經常出現,發生事故后,往往導致受害人損失難以獲得賠償,人身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督忉尅芬郧謾嘭熑畏ǖ牧⒎ň窈徒粡婋U的功能為依據,明確規定這些情形下,交強險保險公司仍然對受害人人身權益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賠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該規定一方面有力地保障了受害人的人身權益、發揮了交強險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使侵權人承擔了最終的賠償責任,制裁了侵權行為。
四是進一步明確交強險保險公司的法定義務。實踐中,具有從事交強險業務資格的保險公司為規避風險,經常違法拒絕承保、拖延承保或者違法解除交強險合同。這些行為違反了現行法律、法規和交強險的監管政策。對此,《解釋》明確規定,在這些情形下,投保義務人在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后,有權請求該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四)積極創新訴訟機制,追求案結事了
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社會反映較為普遍的問題是訴訟程序較為繁復,訴訟成本較高,當事人往往需要分別提起多個訴訟才能解決一起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問題。針對此問題,《解釋》在訴訟機制方面確立的目標是,在依法保障各方當事人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的前提下,為當事人提供具有實效性的一次性糾紛解決機制,減少當事人的訴累。在此目標之下,《解釋》明確規定,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人民法院應將交強險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但保險公司已經賠償且當事人無異議的除外;如果當事人請求的,則人民法院應當將商業三者險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這個訴訟機制,既能保障各方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又能實現糾紛的一次性解決,減少訴訟成本,體現了便民、利民原則。除此之外,《解釋》在總結審判實踐經驗、吸收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對多因一果導致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交強險人身傷亡請求權的轉讓、“無名死者”死亡賠償金的請求權主體等其他問題做出了規定。
司法解釋出臺背景
最高法介紹,近年來,隨著我國道路交通事業的迅猛發展,機動車保有量飛速增長,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已經成為全國法院民事審判工作中數量增幅較快、處理難度較大的案件類型。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涉及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權益,法律關系復雜,社會關注度高,審判工作面臨較大壓力。為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的重大戰略部署,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形成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統一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裁判尺度,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出臺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在《解釋》起草過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召開多次座談會,征求立法機關、有關部委、專家學者、相關行業以及各級人民法院的意見,并于2012年3月21日至2012年4月21日通過《人民法院報》、律霸網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在吸收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這部司法解釋于2012年9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6次會議通過。
隨著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2006年《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實施,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在審判實踐中產生了一系列的難點、熱點問題。例如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責任主體的認定、損害賠償的范圍、交強險保險公司的責任范圍及訴訟地位、訴訟程序的安排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根據現行法律的精神,在總結審判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統一的規定,以規范裁判尺度、明確裁判依據。
另一方面,本世紀以來,我國機動車的保有量、駕駛人員的數量都出現了飛速增長,道路建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普通民眾的交通安全意識、道路交通秩序卻相對滯后,由此帶來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大幅增加和案件數量的顯著增長。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法院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一審案件共計296969件,占民事一審案件的6.3%;2008年為375082件,占民事一審案件的6.9%;2009年為464703件,占民事一審案件的8.0%;2010年為612596件,占民事一審案件的10.1%;2011年為744570件,占民事一審案件的11.3%;2012年上半年,案件數量更是達到了403476件。無論從絕對數量還是所占比例上看,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都處于較快上升趨勢。同時,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審理涉及到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權益和基本生產生活,是司法保障和服務民生的重要內容。因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立項并著手起草道路交通事故的司法解釋,后因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而擱置。侵權責任法通過后,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重新啟動該司法解釋的起草工作。在起草過程中,嚴格遵循立法精神,堅持司法民主,充分吸收各界意見和建議,貫徹求真務實的原則,緊緊圍繞審判實踐中的疑難、熱點問題,不貪大求全,在合理吸收法學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礎上,經審判委員會認真研究后通過了這部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實施效果前瞻
在今后一段時期內,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可能依然是民事案件中數量增長最快、法律關系復雜、解決難度較大的案件類型。對此,人民法院要積極探索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多元解決機制。目前,不少地方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保險行業協會、保險公司、人民調解委員會和人民法院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訴前調解、訴調對接機制上開展了有益的探索。這種機制使受害人能夠迅捷地獲得賠償,降低糾紛解決的成本。下一步,我們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各種解決機制,促進形成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形成。
最高法表示,《解釋》是具體實施侵權責任法的相關司法解釋,是人民法院統一裁判尺度、明確裁判依據、充分保障民生、促進形成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們相信,該《解釋》的實施,將對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審理、對形成和諧的道路交通秩序起到積極的作用。人民法院將繼續努力工作,不斷提高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為依法促進道路交通事業的良性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店鋪轉讓交易沒有達成但是被別人收了款怎么辦
2020-11-24實習期簽訂兩年合同辭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0-11-13主債務部分還清抵押權如何處理
2021-01-14沒領證再婚算重婚嗎
2020-11-13離婚后孩子的探望權婚姻法如何規定
2020-12-07遺囑不公證有效嗎
2021-01-03民事案件能否跨地區移送管轄
2020-12-22是否在保密或競業限制協議執行期
2021-02-06交通肇事沒有賠償能力怎么辦
2020-11-21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星期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合法嗎
2021-01-22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5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試析保險合同中的幾對基本概念是什么
2021-03-22哪些情況保險公司可不賠
2021-01-27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旅游購買保險要注意什么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