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條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解釋】本條是關于窩藏、包庇罪的刑罰規定。
本條規定的犯罪是故意犯罪。“明知是犯罪的人”是本罪構成的主觀要件。“明知是犯罪的人”,是指行為人已知道被包庇的人犯有罪行。在實際執行中,這種明知往往是犯罪的人告知行為人自己犯有罪行,如“殺了人”,“犯了事兒”,“警察正在抓我”等,否則就不會有接之而來的窩藏、包庇行為。但也有犯罪人并未明講自己干了什么,可是從其言談話語和向行為人提出的要求,行為人已可明確斷定其犯罪。所以這里的“明知”應包括“應當知道’,的含義。在辦案中,認定行為人是否明知被窩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不能只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而應根據行為人的行為和案件的情況,結合其口供,綜合予以認定。對于行為人確實不知為其提供財物等案件的人為犯罪嫌疑人的不能認定為犯罪。如犯罪的人謊稱丟了錢,借錢買車票,說兩口子打架不能回家,借住幾天等,不能認定行為人有幫助犯罪人隱匿的主觀故意。本條規定了幫助犯罪人逃避法律追究的兩種行為:1.為犯罪人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這是指將自己的住處、管理的房屋提供給犯罪人或者給予犯罪人錢、物,包括食品、衣被等,幫助犯罪人隱藏或者逃跑,逃避法律追究。2.作假證明包庇犯罪的人。這是指向司法機關提供假的證明來幫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如作假證明表示犯罪人不在犯罪現場等。上述兩種犯罪行為,只要實施行為之一,就構成本條規定的犯罪,根據本條規定,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情節嚴重”,是指幫助重大案犯逃匿或為其作假證明,使其逃避法律追究,幫助犯罪團伙、集團逃匿或者因其包庇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等。
本條第二款是關于事先與犯罪分子通謀,幫助犯罪分子逃匿或者包庇犯罪分子的處刑規定。“事先通謀”,是指行為人與犯罪的人在其犯罪前已共同策劃好,實施犯罪后由其幫助逃匿或作假證明幫助其逃避法律追究。根據本款規定,對于事先通謀犯本條規定之罪的,以共犯論處。如某人與他人合謀盜竊,事先商定如案發由其提供隱藏處所,后實施窩藏行為的,應以盜竊罪的共犯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出資是什么,股東出資方式有哪些
2021-03-07工傷認定行政訴訟期間是否能理賠
2020-12-01勞資糾紛有什么特點
2021-01-18票據行為票據能力是如何的
2021-01-0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0-11-29商標轉讓可以無償贈予嗎
2021-01-01交通事故怎么檢驗、鑒定
2021-02-06婚前財產分割法律怎么規定
2020-12-09未贍養老人能否分割撫恤金
2021-01-23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哺乳期公司調崗
2020-11-24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飛機延誤幾小時有賠償
2021-01-23保險公司不提供投保人簽名的保單承擔敗訴責任
2020-12-09醉酒肇事保險賠償嗎
2021-02-15僑眷可以在國內購買保險嗎
2021-02-03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
2021-01-24車輛沒買保險被撞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