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咨詢】
請問惡性乞討行為如何處罰?
【律師解答】
2003年以前,對于流浪乞討人員,我國采取的政策是強制收容遣送;2003年“孫*剛事件”后,國務院廢止了收容遣送制度,制定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將強制收容遣送改為自愿求助、無償救助。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脅迫、誘騙或者利用他人乞討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反復糾纏、強行討要或者以其他滋擾他人的方式乞討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其中,強行討要,是指以生拉硬拽、污言穢語等令人厭惡的方式乞討錢財。其他滋擾他人的方式包括以強迫接受的方式賣花、賣唱、開車門、拎包等行為變相乞討的。這類行為的主要表現(xiàn)是滋擾他人,不達到乞討的目的則不放過他人。
【相關知識】
組織殘疾人,兒童乞討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條之一規(guī)定,以暴力、脅迫的手段,組織殘疾人,兒童乞討罪組織殘疾人、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從事乞討的,應當立案。本罪為行為犯,不需要造成乞討人人身傷害或其他嚴重后果,只要行為人實施了以暴力、脅迫的手段,就應當立案予以追究。
本罪的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構成本罪,單位不是本罪的犯罪主體。需要注意的是,本罪只處罰組織者,也即在乞討團體中起組織、策劃、,指揮、領導作用的人,其本人可能參與乞討行為,也可能不參與。但是,單純的乞討行為并不是犯罪,因此只是進行乞討的行為人并不符合本罪的主體特征。本罪的主體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幾個人,關鍵要看其在組織乞討活動中是否起組織的作用。
本罪的客體是雙重客體,組織乞討不但侵害了殘疾人與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對社會正常的管理秩序也帶來了混亂。其中殘疾人與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本罪的主要客體。國家為殘疾人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雖然不很完善,但是基本上保障了殘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但被組織以乞討為生,是對其人格尊嚴的傷害,而且本罪特定的行為手段也決定其侵害了殘疾人的健康權與身體權。同樣對于未成年人而言,乞討的生活會對其今后的人生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破壞了未成年人正常的成長發(fā)育。另外,乞討雖然可以稱得上是公民自身的一項生活自救手段,但是有預謀的,有組織的團體性乞討會對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一定的混亂。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與其他用益物權一并轉讓是如何的
2021-02-18科技公司經營范圍怎么規(guī)定
2021-01-21偽造父母死亡證明過戶是否違法,房屋過戶需要哪些材料
2021-02-05如何打專利官司
2021-02-07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遼寧省勞動合同規(guī)定期限
2021-03-23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人壽保險是如何進行理賠的
2020-12-22什么是公共交通意外險
2021-02-152020遼寧企業(yè)三險比例
2020-12-11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3-22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存在的問題及難點
2021-02-01保險合同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21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3-05撞了自家人也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1-02-05保險公司能否因肇事逃逸免責
2021-01-06哪些事故保險公司墊搶救費
2021-01-26退機動車保險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31分紅保險的投保方法有哪些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