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受害方,起訴時最好把肇事司機、車主、保險公司一并告,免得立案時出現麻煩。實際上,大多法院也是支持這么做,因為這樣有利于查明事實,分清責任,減輕訴累。
案例:甲在南海市某公路施工時,被違章駕駛的乙開車撞傷,后查明該車屬廣州市某區丙公司所有,并且該車在保險公司投保了第三者責任險。出事后,公司開除了乙,乙去向不明。甲與丙公司在交警隊調解不成,甲想通過訴訟解決。
甲認為乙下落不明,且無償還能力,而且乙是在執行職務過程中致人傷害,應由丙公司承擔責任,因此只以丙公司為被告向丙公司所在的廣州市某區法院起訴。該區法院認為:1、應向事故發生地的南海法院起訴;2、被告不全,必須把乙、丙公司、保險公司一并作為被告。因此不予受理。
甲不服,他認為:1、管轄沒問題。法律明確規定,侵權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侵權行為地法院管轄。被告丙公司位于廣州某區,向該區法院起訴沒錯;2、沒有法律規定一定要把司機、司機單位、保險公司作為共同被告。原告有選擇被告的權利。
以上兩個問題,是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首先要解決的兩個訴訟程序問題。在本律師看來,第一個問題,即管轄問題,甲說得沒錯,依法是可以向廣州某區法院起訴。但是,在實踐中,還要考慮訴訟成本等現實因素,由于法院在審理中可能涉及向作出交通事故認定的交警隊調取檔案,從法院方面成本、方便的角度考慮,由交通事故發生地的法院來管轄是合理的,實際上法院內部一般也是這么做的。但是這又可能加大當事人的成本。
第二個問題,即被告問題,是比較復雜的,法律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以前比較普遍的看法是,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屬于侵權之訴,直接侵權人為司機,應作為被告,車主是由于法律的明確規定必須要承擔責任(盡管可能是墊付責任)而作為被告。保險公司與車主之間是合同關系,與受害人之間并無直接關系,因此不能作為被告,但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應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或者保險公司不參加訴訟,由被保險人(即車主)依據合同向保險公司索賠。
現在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實施和《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出臺,有不少人看法有了改變,認為根據這兩部新法的精神,以及《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31條“保險公司可以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賠償保險金”的明確規定,實際上是賦予了受害人直接起訴保險公司的權利。但是這種看法問題在于,第一、法理上是否成立,有不少爭議;第二,現在是商業第三者責任險和法定交強險并存的過渡時期,保險性質不同,處理應不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規范沖突處理原則是什么
2021-03-03北京精神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公司未設立已經出資款項如何返還
2021-02-17有抵押物還能保全其他財產嗎
2020-11-19女方以打胎要挾男方結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1-01-12私立醫院產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2-27企業破產車輛能過戶嗎
2020-12-08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無房產證房屋可以抵押嗎
2020-12-18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試評勞動教養制度
2021-01-08壽險索賠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6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高保低賠”條款是否屬于免責條款
2020-12-20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08車禍人傷保險賠償流程是什么
2020-12-27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