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賠償責任認定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1.道路要件交通事故必須是在公共道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道路是構成交通和交通事故的空間條件,沒有道路就談不上道路交通事故。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條的規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于公眾通行的場所。”由此可見,鄉村小道以及企事業單位內部并僅供內部使用的路段和場所等不屬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稱的“道路”。非在該“道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不屬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損害賠償不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
2.車輛要件
道路交通事故必須是車輛所致的交通事故。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車輛包括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所謂機動車是指以動力裝置驅動或者牽引,在道路上行駛的供人員乘用或用于運送物品以及進行工程專項作業的輪式車輛;非機動車是指以人力或者以畜力驅動,在道路上行駛的交通工具以及雖有動力裝置驅動但設計最高時速、空車質量、最大外廓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等交通工具。然而筆者認為這一規定有欠妥當。首先,從國際上通行的做法看,屬于危險作業的交通運行的一般只限于機動車,而不包括非機動車;其次,正因為把交通運行確認為了危險作業才在責任的歸責原則上實行無過錯責任,非機動車帶來的危險性明顯小于機動車,因此非機動車和機動車要求同樣高的注意義務,實行無過錯原則,對非機動車方有失公允。
3.交通要件
交通事故必須是車輛在運行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對于機動車而言,以前我國學者認為運行是與靜止狀態相對而言的。因此,機動車一方處于正確停放狀態而引起的事故都不屬于機動車交通事故,不適用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而只能適用民法原則處理。然而,在國外卻對“運行”有不同的學說,他們對運行的含義作了擴大的解釋,即都認為“只要機動車存在于交通當中,不管是停止還是行車,如果造成了其他相關交通者的危險,均相當于運行,均要依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規定承擔責任。筆者認為,這一解釋的出發點是為了加強對受害者的保護,符合現代私法的基本理念,我國司法實踐中應采這一解釋。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發生了交通事故的時候肯定會涉及到賠償問題的,所以一定要讓交警做一個責任劃分,以免之后出現什么糾紛問題,在賠償的時候需要構成道路要件車輛要件和交通要件。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調解案例解析及實務指引
2020-12-10勞務糾紛是否屬勞動監察范圍
2021-03-24未登記抵押權是否享受別除權
2021-01-15刮蹭隔天報案有效嗎
2021-02-26贈與的房產可以賣嗎
2021-01-22二審維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2020-12-27滯納金最多可以收多少
2021-02-05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花錢收別人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12效力待定合同未作表示視為拒絕追認嗎
2021-01-02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勞動調解書有強制力嗎
2021-03-07摔倒身亡算是意外嗎
2021-03-18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投保家庭財產保險應當考慮哪些事項
2021-01-31對保險合同條款有爭議要如何處理
2021-02-28本案被保險人身故保險公司應否賠付
2020-11-21保險公司遲遲不給處理可以投訴嗎
2021-02-20導致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2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是否生效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