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款詐騙罪怎樣報案
公民在遭遇詐騙行為時,首要的是采取自濟措施挽救或避免損失,同時,要提供相應的有效證據與有利于破案的信息,立即向公安機關的刑警隊或經警隊報案,請求司法救濟。
二.什么是指詐騙罪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三.詐騙罪構成條件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當下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夸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根據刑法第300條規定,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騙取財物的以詐騙罪論處。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權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為人以提起民事訴訟為手段,提供虛假的陳述、提出虛偽的證據,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決,從而獲得財產的行為,稱為訴訟欺詐,但不成立詐騙罪(詳見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14日《關于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為你解答疑惑。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在線律師為您服務,歡迎您前來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補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25行政訴訟如何收費
2020-12-31事業編簽了5年能辭職嗎
2020-11-27父母讓孩子干活算使用童工嗎
2021-01-05網上交通違章多久時間處理完
2021-01-21業務委托書可以背書轉讓嗎
2021-01-25離婚夫妻財產分割相關規定
2021-02-08贍養人的義務,贍養人應如何支付贍養費
2020-11-15異地執行拘留的法律規定
2021-02-04交通事故誤工費需要哪些證明
2020-12-12安置房沒有房產證可以贈與給兒子嗎
2020-11-30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勞動關系從何時建立,是什么意思
2021-02-15勞務外包員工工資待遇有什么規定
2021-01-22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2-12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中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2021-02-06比較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
2020-12-10撞了自家人也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1-02-05肇事罰單保險公司報銷嗎
2021-03-03機動車因不明原因起火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