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全責拒絕賠付怎么辦: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
1.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guī)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規(guī)定,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四個問題:
(1)誰是原告,有誰來主張權利,這看似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有許多當事人把它搞錯了。當交通事故造成了人身傷害,要求賠償的應由受害者本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發(fā)生死亡事故,應由死者的法定繼承人(包括被扶養(yǎng)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交通事故造成物損的,要求賠償應由該物所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告誰,誰是被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應將車輛所有人(即車主)也做為被告,而不應該只告司機,不告車輛所有人(即車主);發(fā)生客傷事故應當將承運人作為被告。
(3)訴訟請示中賠償的項目要具體、確定,同時也要符合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需要繼續(xù)治療的,在提起民事訴訟時,請示法院保留訴權,而不應對尚未發(fā)生、也不確定的費用提起訴訟要求賠償。切忌漫天要價,不符合我國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訴訟請示,這樣不僅得不到支持,同時也要相應的訴訟費用。
(4)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根據有關的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既可以向交通事故發(fā)生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向被告所住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交通事故、客傷事故發(fā)生在外地,而車輛所有人(即車主)或承運人在本市的,可以向本市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樣既可以減少訴訟成本,也可避免路途的勞累。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1992年12月1日法發(fā)(1992)39號《關于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的第1條規(guī)定,當事人應交通道路事故損害賠償問題提起民事訴訟時,除訴狀外,還應提交下列材料:
(1)公安機關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或公安機關作出的責任無法認定的決定,如對公安機關作出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向上級公安機關申請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的,還應提交上級公安機關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決定書》。
(2)公安機關作出的該事故不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違章行為造成的結論。
(3)在公安機關調解時,雙方經調解已達成的調解協議,調解書生效后另一方不履行的,應提交公安機關制作的調解書。
(4)經公安機關調解,雙方未達成協議的,應提交公安機關制作的調解終結書。
3.對自己主張的賠償項目、數額、當事人還應提交下列證據:
(1)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傷殘的,應提交《傷殘鑒定報告》;在公安機關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時未作傷殘鑒定的,在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時,應提交書面申請,要求人民法院作傷殘鑒定。根據傷殘評定的等級,要求對方賠償殘疾者生活補助費。
(2)因交通事故造成殘疾的,需要配制補償功能的器具的,應提交醫(yī)院的證明,憑醫(yī)院的證明按照普及器具來計算殘疾用具費。
(3)誤工費、護理費、營養(yǎng)費的鑒定,簡稱“三費”鑒定。在公安機關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時未作“三費”鑒定的,在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時,應提交書面申請,要求人民法院作“三費”鑒定,根據鑒定的報告要求對方誤工費、護理費和營養(yǎng)費。
(4)醫(yī)療費的憑據,是指當事人的交通事故創(chuàng)傷治療所必須的費用。
(5)處理交通事故的交通費、住宿費等憑據,包括其親屬參加處理交通事故的交通費、住宿費折憑據及誤工費證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探望權糾紛怎么執(zhí)行
2020-11-26近親可以領到結婚證嗎
2020-12-08筆跡鑒定是否有權知道結果
2021-02-13勞動仲裁調解協議書范本
2020-11-10訴訟保全擔保怎么寫
2021-01-06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應該怎么辦
2021-01-25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大連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有哪些
2020-11-09二次入職離職補償金怎么結算
2021-03-12被判刑軍人的工齡如何計算
2020-12-26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保險合同訂立的原則和程序
2020-12-29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新法修訂對保險公司提出挑戰(zhàn)
2020-11-29保險理賠的步驟有哪些
2020-11-22《保險法》司法解釋(一)
2020-12-16財產所有者、保險契約、被保險人權利與義務知識
2020-12-13保險公司如何評級
2020-11-09投保時需要哪些手續(xù)?
2021-01-12什么是機動地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