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戶盜竊的概念與認定是怎樣的
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竊取他人占有的數額較大的財物,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行為。
入戶盜竊,是指非法進入他人生活的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所(包括封閉的院落、牧民的帳篷、漁民作為家庭生活場所的漁船、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進行盜竊的行為。
現代社會較為普遍的對“戶”的理解界定為周圍有遮掩物與外界相對隔離的用于生活的場所為“戶”。“戶”在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現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與外界相對隔離兩個方面,前者為功能特征,后者為場所特征。一般情況下,集體宿舍、旅店賓館、臨時搭建工棚等不應認定為“戶”,但在特定情況下,如果確實具有上述兩個特征的,也可以認定為“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封閉的院落、牧民的帳篷等包涵在在刑法的“戶”的范疇內,由此可知,“戶”并不局限于居住的房間,封閉的院落、獨立的陽臺等與外界相對隔離的場所,與居住的房間構成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均應認定為“戶”。在用做出租屋的樓房內,“戶”的外延應相對縮減,租客租用的房屋內才能認定為“戶”,公共陽臺、樓梯間等公用場所不應認定為“戶”。
入戶盜竊的認定
(一)入戶進行盜竊是否必然構成入戶盜竊
入戶盜竊通常是作為量刑上的一個從重處罰的標準來考量的。為更利于維護作為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雙重屏障的“戶”,入戶盜竊對盜竊數額不作要求。然而,入戶進行盜竊是否必然構成入戶盜竊呢?筆者認為,認定入戶盜竊時,必須注意“入戶”的非法性。行為人在未獲取戶主同意的前提下,非法進入他人住所,實施了盜竊行為,就應該認定為入戶盜竊。但如果行為人是合法進入他人住所后實施了盜竊,通常是親屬、朋友之間實施的小額盜竊行為,其行為通常對戶內人員的人身威脅較小,應認定為普通盜竊。有學者認為,認定入戶盜竊應關注“入戶”的目的性,即如果行為人基于其他非法目的進入他人住所并臨時起意實施了盜竊行為的,不應認定為入戶盜竊。
筆者認為,入戶盜竊著重的是對“戶”的保護,無論行為人基于何種目的,只要其系非法“入戶”并實施了盜竊行為,就應當認定為入戶盜竊。在司法實踐中,行為人的主觀上基于何種目的,往往僅有行為人自己的供述可供參考,如對入戶的目的進行細分,進而對一些非法入戶進行盜竊的案件不認定為入戶盜竊,容易放縱犯罪。有觀點認為,入戶盜竊對人身權的危害僅發生在戶內有人的情況下,若戶內無人,其對公民人身權的危害則小得多,對生命健康權這一最重要的人身權的潛在危害基本忽略不計,因此應當視同一般盜竊處理,戶內無人且數額較小時,不應當構成盜竊罪。筆者認為,對于行為人而言,當其實施非法“入戶”這一行為時,其主觀惡意就明顯更深于實施普通盜竊,其一旦“入戶”,就可能侵犯公民的住宅安寧權、隱私權抑或生命健康權。如果行為人入戶實施盜竊時戶內無人,中途戶主歸家,那么行為人仍可能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權,行為人的主觀惡性與戶內始終無人的情況是一致的。故無論戶內是否有人,均應對實施非法入戶進行盜竊的行為認定為入戶盜竊。
(二)間接入戶盜竊的認定
間接入戶盜竊表現為利用自己身體以外的工具入戶盜竊。比如行為人親自手持竹竿從窗戶伸入他人戶內釣走財物;比如用遙控電子工具到他人戶內盜竊財物;比如通過訓練動物到他人戶內盜竊財物。雖然這些行為直接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但沒有直接侵犯戶內安寧權,不構成入戶盜竊法益保護的范圍,所以利用身體以外的工具“入戶”的不能認定為入戶盜竊。
(三)入戶盜竊共犯問題
1、間接正犯入戶盜竊的認定
間接正犯指沒有親手實施而利用他人實施犯罪的行為,如利用不知情的第三人、未成年人或完全精神病人入戶盜竊。從入戶盜竊法益保護角度來看,間接正犯的主觀目的為利用行為人入戶且侵害了戶內的財產權和安寧權,客觀上也實現了這一損害結果,行為人由于缺乏主觀故意而不承擔責任,所以間接正犯承擔入戶盜竊的刑事責任。
2、教唆犯入戶盜竊的認定
教唆他人入戶盜竊不論是從主觀目的還是行為手段方式,均構成了對他人“戶”內的財產權和安寧權的侵犯。教唆者和被教唆者達到的都是同一目的的行為,所以即使被教唆者入戶只盜竊了一元錢,教唆犯也具備構成入戶盜竊的要件,應認定為入戶盜竊。另外被教唆的是完全精神病人,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教唆者對于該精神病人達到支配的程度,這時教唆者要作為間接正犯承擔入戶盜竊的刑事責任,反之,如果被教唆人是不完全精神病人的,入戶盜竊在不完全精神病人精神正常時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教唆者對于該精神病人并沒有到支配的程度,且存在意思聯絡,這時教唆者和被教唆者都承擔入戶盜竊的刑事責任。
(四)戶內特殊環境對入戶盜竊的認定
戶內的人由于自身的原因,明知入戶盜竊者實施犯罪行為卻無力阻止,如弱智障者、老弱病殘,被害人目睹行為人盜竊,卻無法阻止入侵者的行徑,此種行為應一律認定為入戶盜竊。但是,如果是入戶盜竊者對被侵害人雖未采取暴力或暴力相威脅等手段而是實施一些特殊的手段造成的被害人無能力發現和反抗的狀態,而進入戶內盜竊的行為,比如,用事先準備好的“迷煙”將戶內的人吹昏后,再實施入戶盜竊,這屬于入戶搶劫的造成被害人不能反抗的強制方法,是搶劫罪的其他手段之一,所以認定為入戶搶劫,而不應當認定為入戶盜竊。
(五)入戶盜竊既遂與未遂區分標準
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已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所以人們一般以著手后是否得逞做為判斷既遂和未遂的標準。盜竊罪既遂的通說為“失控加控制說”,行為人已經實際取得財物就為既遂的標準,所以有學者指出:“既然刑法的目的是保護合法權益,那么刑法分則條文在每一個罪設置上所意欲保護的合法權益(客體)是否發生實際損害,當然就成為犯罪既遂認定的根本標準。在犯罪構成理論中,對每一種犯罪所能造成的具體權益損害的刻畫,便成為司法操作中識別犯罪既遂的基本標準。在確定犯罪既遂的各種具體類型時,均應當以行為規律性地必然會對具體權益引發的某種實害為著眼點,只不過實害的表現形式各有不同。因此,認定犯罪既遂的一個決定性前提就是準確領會并合理解釋刑法在各具體罪名中所意欲保護的客體的內容。以此為標準,便可以解開刑法學界一些長期爭論不休而終無定論的問題。”
要區分入戶盜竊既遂與未遂的區別點就是要找到入戶盜竊的著手,是以入戶為著手還是以入戶后開始挑選財物為著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點。從整體來看,入戶似乎是入戶盜竊的著手,但是如果入戶后發現戶內沒有財物,就沒有侵害財產的現實危害發生,這時把入戶作為盜竊罪的著手會擴大刑事處罰范圍,而以入戶后開始挑選財物為著手挑選財物是指已發現財物且正在選取中,還沒有實際取得,在實施這種挑選財物的行為時才具有發生盜竊罪構成要件的現實的危險,所以應當以入戶后開始挑選財物為著手,并以實際取得財產為既遂,不論盜竊數額的大小,都發生了法益侵害的結果,應認定為犯罪既遂。入戶后沒有實際取得財物,即便侵犯了他人的安寧權也不能認定為既遂,應認定為盜竊罪未遂。根據我國盜竊罪既遂標準“失控加控制說”,入戶盜竊控制了財物,比如,入戶后隱匿了財物,入戶后將小物件拿到手上就可為入戶盜竊的犯罪既遂。被害人喪失了對財物的控制,比如,大物件如電視機搬出戶外為入戶盜竊的犯罪既遂,將入戶盜竊所得的財物扔到戶外樓下,打算下樓后再去轉移,這時被害人已經失去了對該物的控制,不論行為人事后是否取得也認定為入戶盜竊的犯罪既遂。
對于盜竊中的入戶盜竊行為,法律中直接規定為犯罪,也就是說此時不用考慮到具體的盜竊數額,只要實施了入戶盜竊的行為,那就可以直接認定構成盜竊罪。至于對入戶盜竊罪的認定,具體需要考慮到戶的范圍和入戶目的的非法性才行。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國人在中國登記結婚需要帶什么材料
2021-01-01監護權轉移委托怎么進行公證
2021-02-05事故賠償如何認定
2020-12-11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營運資金額有限制嗎
2021-03-13貨品合同乙方中途終止怎么賠償
2020-11-12民間借貸執行拍賣房子多長時間
2021-01-23雇傭關系適用侵權法嗎
2021-01-22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離職有工資嗎
2021-03-09勞動爭議調解不成有哪些情況?
2020-12-30免除車上人員責任險的事項
2020-11-21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規定是什么
2021-01-31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學生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5淺析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有關農用承包地制度
2021-02-06失業保險基金的構成
2021-02-02疲勞駕駛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1-01-29哪些人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主體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