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詐與詐騙,雖然在客觀表現相似。但在構有必要件上仍然存在明顯的區別。
(一)欺詐與詐騙行為人在主觀方面的區別
首先是,行為人在主觀方面的區別:欺詐行為人主觀目的是通過瞞、哄、誘導的方法,使受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做出對其不利而對欺詐行為人有利的行為。通過“履行義務”的合法形式,謀取非法利益,其實質是“不法獲利”。象把保健品充作藥品銷售,把國產商品廣告宣傳為進口貨等,顯然是誤導的方法與消費者進行不平等的、非自愿的交易。所以說:欺詐行為人是通過合法形式而獲取不法利益的。主觀故意是間接的。而詐騙行為則不同。行為人主觀上根本未有擔負義務的動機,只企圖虛構事實迷惑受害人上當受騙,交出財物,非法占有。如:以為他人跑官、跑學、找工作為名騙取錢財,以假巨獎騙取他人錢物的。均是使用無中生有、空手套白狼的手段獲得財物的。其主觀故意是直接的,社會危害是嚴重的。
(二)欺詐與詐騙行為人在客觀方面的區別
在客觀方面,詐騙行為人為逃避法律的制裁,在虛構事實的同時,常常使用虛假的身份,虛假的證件,甚至編造假姓名、假地址等,其目的能在得逞后不受法律的追究。而欺詐行為則無須假冒身份、虛構的地址、造假證件等。一般具有合法的民事主體資格。
(三)欺詐與詐騙在內容方面的區別
從內容區別,詐騙行為人完全是虛構事實、無中生有,根本不具備履行義務的能力和條件。而欺詐行為人則是基于一是事實基礎上的夸張、擴大。屬部分內容不真實,且有一定承擔義務的能力和條件。也就是說其所實施的行為中有合法的民事內容的部分。象目前泛濫的不實廣告,其廣告內容并不是無中生有,空穴來風,而是以一為十,對事實無限的夸大和添加,導致廣告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筆者雖不敢妄言虛假廣告與當前的浮夸風之間有什么內在的聯系。但現實是多數人對廣告均持一種不信任的否定態度。所以說:廣告內容不實也是欺詐。
(四)欺詐與詐騙在后果方面的區別
從行為的嚴重程度上來區別,詐騙行為人為了其言的得逞,巧取豪奪,不擇手段。有冒充國家干部詐騙、有冒充記者詐騙、冒充警察詐騙、冒充軍人詐騙、冒充高干子第詐騙等等。從形式上看,有個人詐騙、團伙詐騙、法人詐騙和詐騙集團。詐騙活動中分工嚴密、配合默契。近來又有跨國詐騙的案件發生。詐騙的財物數額往往非常巨大,嚴重擾亂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秩序。同時詐騙行為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社會危害嚴重,所以,對詐騙犯罪必須依法懲處。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而欺詐行為雖然也是違法的,但其嚴重程度仍然在民事違法的限度之內。對于民事欺詐行為;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為無效”對無效的民事行為,法律規定:各自返還財產,欺詐行為一方賠償對方的損失。對于欺詐消費者的,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格中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即我們常說的欺詐消費者雙倍賠償。王-海之所以成為打假英雄,就是使用法律武器,對欺詐行為勇敢斗爭的結果。所以,王-海就是反欺詐的英雄。綜上,由于詐騙與欺詐的性質不同,調整適用的法律也不相同。欺詐行為是民事違法行為,受我國民法調整,詐騙行為是犯罪行為,受我國《刑法》懲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級醫療事故賠償的項目和標準是什么
2021-03-23違約金是否包含定金
2021-02-15妻子私自轉賣房屋會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2兒童監護權轉移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13交通事故監護人有權簽署諒解書嗎
2020-12-17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人身安全保護令是由哪一個部門負責發出的
2020-11-22姐姐是否有權繼承弟弟死亡賠償金
2021-01-19加快發展出口產品責任險的對策
2021-01-02交通肇事賠償保險公司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10上班路上被人撞傷住院,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29公眾責任險承保方案
2021-01-10關于加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管理的通知
2021-03-05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樣本
2021-02-16土地承包經營權指的是什么
2020-11-18二手土地轉讓稅費怎么算
2020-11-122020年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及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1-03-26房屋拆遷怎么補償
2020-12-27拆遷安置房糾紛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2020-11-08如何防范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簽訂風險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