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的界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兩者進行區分:
①主觀方面。行為人在主觀上是明知自己沒有履行能力而虛構、隱瞞真實真相,以達到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還是有部分履行合同能力,用夸大履行能力的方法,使對方產生錯覺,通過履行約定的民事法律行為,以達到謀取一定利益的目的。
②履約能力。行為人不具備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和擔保,還是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擔保。
③欺騙手段的程度。行為人是隱瞞真相、虛構履約能力,還是只在數量、質量等方面有某些不實之處。
④履行合同的行為。訂立合同后,行為人是沒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和行為,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坐等對方履約上當,在獲得非法利益后,推托、搪塞甚至逃跑,還是對履行合同有較積極的態度,既取得一定的利益,同時又承擔了一定的義務。
上述區分兩者界限的關鍵是行為人的主觀目的,行為人是以騙取財物為目的,還是通過履行約民事法律行為而獲得經濟利益。而要判斷行為人的主觀目的,必須從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是否采用欺騙手段以及履行合同的行為,違約后的表現等幾方面進行判斷。
1.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
在司法實踐中,應如何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呢?下列情況應視為行為人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①行為人在簽訂經濟合同時即已具備履行合同所需要的資金、物資或技術力量。②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雖不具備履約能力,但在期限內能夠合法地籌集到履行合同所需的資金和物品。③即使行為人不能按照合同規定義務時,自己或他人能夠提供足夠擔保(包括代為履行和賠償損失)。行為人明知自己沒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而且也根本不去創造條件履行合同,非法將他人財物占為己有的,應以合同詐騙罪論處。但是僅僅以此為根據去下判斷,也會有失偏頗。因為履行合同能力的有無和大小是受主客觀各種因素制約的,并且處于一種可變狀態。因此正確區分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還必須考察其他因素。
2.行為人是否采取了欺騙手段。
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的人,其手段一般是:①無中生有,編造虛偽的事實。如根本沒有對方所需的貨物、貨源,卻謊稱有貨,價格優惠,能及時供應;根本沒有經營資格或條件,卻設置集資合營的圈套,制造能提供技術和設備的假象。②有意隱瞞真相,以假充真。如假冒廠長、經理、采購員、促銷員等身份,甚至打著名人、“高干家屬”等招牌欺騙對方,偽造工作證、介紹信、銀行憑證等證件和印章使對方上當。③規避法律,利用對方的疏忽或不熟悉,伙同對方代理人、代表人在合同條款中大做手腳,通過這些手法,以合同的合法形式掩蓋騙取對方財物的實質。
3.行為人是否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行為。
一般來說,凡是有履行合同誠意的,在合同簽訂以后,總會積極創造條件去履行合同。即使不能履行,也會承擔違約責任。而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的人,在合同簽訂后,根本不去履行合同,即使有履行合同的行為,也只是象征性的。簽訂合同后得到的財物一到手,即逃之夭夭,或大肆揮霍,或作與合同毫不相干的其他用途,根本無力償還。對于這種情況,不論其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條件,均應以合同詐騙罪。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建議咨詢專業的意見,詢問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來處理,以最大限度的維護自身的和合法權益,保護你的利益不受傷害。如果你有不了解的地方。也可以查找相關的法條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級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3-23被限制減刑的人能否假釋
2021-03-21財產保全必須提供對方賬戶嗎
2020-11-15勞務合同中的免責協議有效嗎
2020-11-22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自己家修的路不準他人用違法嗎
2020-12-11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平安意外險幾時生效
2021-02-12投保壽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2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初探
2021-01-2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是否有權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
2020-11-29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如何成為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
2020-11-18如何防范保險理賠糾紛
2020-11-20保險公估人定義
2021-02-27投保人
2021-02-05農民如何進行土地承包申請
2021-03-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