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設定陷阱等手段騙取對方財產的行為。
民事欺詐行為,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一方當事人故意以不真實情況為真實的意思表示,使對方陷于認識錯誤,從而達到發生、變更和消滅一定民事法律關系的不法行為。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民事欺詐和合同詐騙罪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主觀目的不同
這兩種行為故意內容不同。民事欺詐行為的當事人采取欺騙方法,旨在使相對人產生錯誤認識,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為,然后通過雙方履行該法律行為謀取一定的“非法利益”,其實質是牟利,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合同詐騙罪雖然客觀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但行為人并沒有承擔約定民事義務的誠意,而是只想使對方履行那個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關系的“單方義務”,直接非法占有對方財物。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合同詐騙罪是以直接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為故意內容,而民事欺詐則是通過雙方履約來間接獲取非法財產利益。
2、欺詐的具體表現不同
(1)在行為方式上,合同詐騙罪都是作為;而民事欺詐行為則不僅表現為作為,還有相當一部分表現為不作為。
(2)從欺詐的程度看,合同詐騙罪中的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已達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由刑法來調整;而民事欺詐行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虛構事實或隱瞞事實真相,但其欺詐行為仍在一定的限度內,而仍應由民事法律來調整。
(3)從欺詐內容看,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實際行動;而民事欺詐行為中仍有民事內容的存在。
(4)從欺騙的手段看,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意圖利用經濟合同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總是千方百計的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虛假的姓名、身份、空白合同書,虛假的介紹信和授權委托書等,以騙取對方的信任使行騙得逞;而民事欺詐行為人一般無須假冒合法身份。
3、履行合同的實際行為不同
合同詐騙中行為人根本無履行誠意,客觀上不作履行合同的積極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騙取大部分財物;而民事欺詐行為,行為人有履行合同的誠意,雖有可能無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種努力。
4、對所獲財物的處理方式不同
合同詐騙中,行為人拿到對方當事人財物后,或攜款潛逃,或轉移藏匿,或揮霍浪費,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將財物歸還對方;而民事欺詐中,行為人在取得財物后,多用于購買生產資料,為履行合同創造條件。
5、受侵犯權利的屬性不同
合同詐騙罪侵犯的是財物所有權,作為犯罪對象的公私財物,并未充當合同設定的權利、義務的體現者,始終是物權的體現者;而民事欺詐行為侵犯的則是債權,即作為侵犯對象的公私財物,是已經進入合同設定的生產、流通領域的權利義務的體現者。
6、產生的法律后果不同
合同詐騙罪承擔刑事責任,而民事欺詐承擔民事責任。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只有在確定行為人有無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礎上才能確定客觀行為和客體的性質。因此,主觀上有無非法占有的目的才是合同詐騙罪和民事欺詐行為區別的關鍵所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人遺產子女怎么分割
2020-12-15先交首付再簽購房合同合理嗎
2020-12-13公司注冊資本可以更改嗎
2020-11-08幫別人擔保貸款的后果
2021-01-04名譽權侵權損害賠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0-12-04子公司股權轉讓需要母公司股東會決議嗎
2021-01-30被財產保全后能否也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1行政處罰共同作案怎樣處罰
2020-12-14夫妻個人債務怎么取證
2021-03-14貴陽南明區組織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鑒定,開展對棉花、毛絨、繭絲、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24當一方堅決不離婚時,法院怎么判定是否離婚離婚
2020-12-16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喪偶的兒媳和女婿的繼承權
2021-03-11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停崗留薪人員年限到了后還能回原單位上班嗎
2021-01-15無錫地區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0-12-26人身意外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19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保險合同應當包括什么事項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