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某等人多次預謀通過爆炸搶劫銀行運鈔車。為方便跟蹤運鈔車,鄭某等人于2012年4月6日殺害一車主,將其面包車開走(事實一)。后鄭某等人制作了爆炸裝置,并多次開面包車跟蹤某銀行運鈔車,了解運鈔車到某儲蓄所收款的情況。鄭某等人摸清運鈔車情況后,于同年6月8日將面包車推下山崖(事實二)。同年6月11日,鄭某等人將放有爆炸裝置的自行車停于儲蓄所門前。當運鈔車停在該所門前押款人員下車提押款時(當時附近沒有行人),鄭某遙控引爆爆炸裝置,致2人死亡4人重傷(均為運鈔人員),運鈔車中的230萬元人民幣被劫走(事實三)。
請回答第86-88題。
86.關于事實一(假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搶劫致人死亡包括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故意殺害他人后立即劫取財物的情形
B.如認為搶劫致人死亡僅限于過失致人死亡,則對事實一只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與盜竊罪(如否認死者占有,則成立侵占罪),實行并罰
C.事實一同時觸犯故意殺人罪與搶劫罪
D.事實一雖是為搶劫運鈔車服務的,但依然成立獨立的犯罪,應適用"搶劫致人死亡"的規定
【答案】ABCD
【考點】搶劫罪、故意殺人罪
【解析】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本罪的客體是他人的財產權和人身權利。客觀方面表現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強制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
選項A正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規定,行為人為劫取財物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劫取財物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以搶劫罪定罪處罰。據此可知,以殺人行為作為劫取財物的手段,符合搶劫罪中以暴力方式,使被害人不能反抗從而劫取財物的行為,構成搶劫罪。
選項B正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行為人實施傷害、強奸等犯罪行為,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覺,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處境,臨時起意劫取他人財物的,應以此前所實施的具體犯罪與搶劫罪實行數罪并罰;在被害人失去知覺或者沒有發覺的情形下,以及實施故意殺人犯罪行為之后,臨時起意拿走他人財物的,應以此前所實施的具體犯罪與盜竊罪實行數罪并罰。在事實一中,鄭某等人以殺人為手段,劫取面包車,其主觀心態上對于司機的死亡是故意的,如果認為搶劫致人死亡僅限于過失致人死亡,則鄭某等人殺死面包車司機的行為不能認定為搶劫行為,而只能認定為故意殺人,因為殺人行為已經結束,而后開走面包車的取財行為只能與先前殺死司機的行為分開評價。該行為符合盜竊罪以平和的方式排除他人對財物支配的行為方式。面包車司機已死亡,但鄭某等人的行為排除了面包車所有權人對面包車的支配,因此成立盜竊罪。并且,因為不同的行為侵害不同的法益,應當數罪并罰。
選項C正確。事實一中,行為人將車主殺死,把面包車開走的行為,成立搶劫罪,雖然殺人行為是搶劫的手段行為,但事實上也觸犯了故意殺人罪,按照牽連犯的規定,故意殺人是手段行為,搶劫財物是目的行為,所以只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選項D正確。搶劫面包車的行為雖是為搶劫運鈔車服務的,但由于兩個行為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一定的間隔,侵犯了不同主體的財產性權益,搶劫面包車侵犯了面包車所有權人的財產權,搶劫運鈔車侵犯的是國家的財產,所以事實一依然成立獨立的犯罪,應適用"搶劫致人死亡"的規定。
87.關于事實二的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非法占有目的包括排除意-思與利用意-思
B.對搶劫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應與盜竊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作相同理解
C.鄭某等人在利用面包車后毀壞面包車的行為,不影響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
D.鄭某等人事后毀壞面包車的行為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
【答案】ABCD
【考點】非法占有目的、搶劫罪
【解析】選項A正確。非法占有的目的,是指排除權利人的占有,將他人的財物作為自己的所有物進行支配,并遵從財物的用途進行利用、處分的意-思。據此可知,非法占有目的由"排除意-思"和"利用意-思"構成。
選項B正確。搶劫罪的行為方式是以暴力的方法進行取財;而盜竊罪的行為方式是以平和的方式進行取財。對于財產的侵奪,均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兩罪的差別體現在行為方式及其體現出來的主觀惡性上,關于對財產權益的侵害方面,應當認為目的是相同的,即排除原權利人對財產的權利及使財產能為己所用。
選項C正確。非法占有目的包括排除意-思和利用意-思,鄭某等人在劫取面包車的行為發生后,便已經實現了排除意-思和利用意-思,即當鄭某盜竊面包車行為完成之時,其已侵害面包車所有權人對面包車的合法財產性權利;將面包車劫取后,利用面包車跟蹤運鈔車等,已經利用并發揮面包車運輸的功能,已經成立非法占有。因此,其事后是否將面包車損毀不影響對鄭某等人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
選項D正確。不可罰的事后行為是指在狀態犯的場合,利用該犯罪行為的結果的行為,如果孤立地看,符合其他犯罪的構成要件,具有可罰性,但由于被綜合評價在該狀態犯中,故沒有必要另認定為其他犯罪。在鄭某等人劫取面包車成功之后,侵害面包車所有權人權利的行為便已經完成,面包車所有權人的財產權所遭受的侵害已為既定事實。所以鄭某等人是否毀損面包車的行為,并不會對面包車所有權人法益再造成新的侵害,因為該法益在之前已被侵害,此時已無二次侵害的可能性。所以鄭某等人毀車的行為并未侵害現實的法益,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
88.關于事實三的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雖然當時附近沒有行人,鄭某等人的行為仍觸犯爆炸罪
B.觸犯爆炸罪與故意殺人罪的行為只有一個,屬于想象競合
C.爆炸行為亦可成為搶劫罪的手段行為
D.對事實三應適用"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規定
【答案】ABCD
【考點】爆炸罪、故意殺人罪
【解析】選項A正確。危險犯的社會危害性表現在行為雖未造成實際的損害結果,但使法益面臨威脅,足以使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財產安全陷入危險。危險是被判斷為具有侵害法益的可能性與蓋然性的狀態。危險是行為的危險,即行為本身所具有的導致侵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因而也可以稱為行為的屬性;而不是作為結果的危險,即行為所導致的對法益的危險狀態。爆炸罪,是指故意引起爆炸物或其他設備、裝置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其屬于危險犯的范疇。鄭某等人在儲蓄所門前引爆爆炸裝置,雖然當時附近沒有人,但該地點屬于人群流動量大的場所,引爆行為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其對該危險持放任的態度,因此鄭某等人的行為構成爆炸罪。
選項B正確。鄭某等人是為了殺害運鈔人員而引爆爆炸裝置,構成故意殺人罪,同時也構成爆炸罪,屬于想象競合犯,擇一重罪處罰。
選項C正確。搶劫罪所要求的取財行為所利用的手段包括暴力方式、脅迫方式及其他,均要求只要達到足以壓制對方反抗的程度即可。爆炸行為,是一種暴力的行為,且足以壓制一般人的反抗,完全可以成為搶劫罪的手段行為。
選項D正確。"搶劫致人重傷、死亡",要求行為人對與重傷或死亡的實害結果在主觀上至少存在過失,但在事實三中,鄭某等人利用爆炸的方式,壓制運鈔車運鈔人員,從而劫取財物,其明知利用爆炸手段極易致人重傷或死亡,仍積極為之,故其對押運人員的重傷或死亡的結果持故意的心態。所以適用"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拆后的法定訴訟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9行政機關執法違法使用武器導致精神損害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03股權轉讓程序有哪些,股權轉讓需提供哪些資料
2021-02-23遺贈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28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都有什么條件
2021-03-12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怎樣改善保險經紀人的外部生存環境
2021-03-13瑕疵保險憑證的效力如何
2021-02-08國有劃撥土地轉讓
2020-11-09住改非拆遷中營業損失給誰
2021-02-25公益拆遷與商業拆遷有什么區別
2020-11-09拆遷補償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11北京出臺拆遷聽證新規 4成住戶不拆遷就開聽證會
2020-11-17租的商鋪遇到拆遷,房東不把補償款給租戶怎么辦
2021-01-28禁養區養殖場的法定拆遷流程有哪些
2020-12-012020年因鐵路征收土地的補償標準及路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19鄉鎮政府是否有權利出征地補償標準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