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理土地糾紛的技巧是什么?
當事人協商
協商是解決糾紛的首要途徑,雙方當事人通過協商方式解決糾紛省事省力省錢。
村委會調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p>
縣市仲裁、司法訴訟
我國有專門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可以申請依法仲裁、訴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仲裁及訴訟受理范圍
(1)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發生的糾紛。
(2)因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流轉發生的糾紛。
(3)因收回、調整承包地發生的糾紛。
(4)因確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的糾紛。
(5)因侵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的糾紛。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負責仲裁的機構是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裁決一般會在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60日內結束。
二、產生土地糾紛的原因是什么?
1、人情地:部分村組干部在發包土地過程中,不能公正、公開地進行發包,搞暗箱操作,根據親疏遠近確定不同的承包費標準,損害其他村民利益,引起眾怒。造成村民起訴或上訪,要求確認承包合同無效,或要求將承包地收回重新發包。
2、地界不清:由于農戶之間土地相鄰,耕種土地時,沒有明顯的地界,往往是以地垅溝或是以地的寬度和垅數認定自己的承包地,由于多年的耕種,再加上有的地塊種的是同一種作物,在重新整地起垅時容易造成地界變化,難以認清,相互侵占,造成糾紛。
3、土地流轉合同不規范:有些農戶因外出務工或搬遷,私自將自己的承包地轉包給了他人耕種。有的根本不簽合同,只是口頭達成協議,有的即使簽了合同,合同也過于簡單,由于政策等因素變化,事后引發爭議。
4、集體收地頂欠款:在農村稅費改革前,有的農戶沒有完成稅費收繳任務,欠村集體錢,集體為了收繳農戶的欠款,在農戶無力償還的情況下,收欠款戶的承包地另行發包,收取的發包費用于欠款戶償還債務。這種做法在當時,欠款戶還是比較認可的,如今由于政策等因素的變化,一些人討要承包地,形成了集體同農戶之間的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認定時效是多久
2020-12-042020江蘇省揚州市的精神損害賠償標準
2021-03-15律師風險代理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05股權激勵是一種融資嗎
2020-11-15房屋拆遷中的搬遷費由誰支付
2021-02-11一般情況下公司辭退孕婦員工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20新婚買婚房注意事項
2020-11-21探視權如何強制執行
2021-03-13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可以復議嗎
2021-01-1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0拆遷賠償房產能否抵押貸款
2020-12-28哪些非婚生子女享有繼承權
2020-12-11成立小型勞務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7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沒給員工交保險是民事糾紛嗎
2021-03-08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財產保險合同中給付保險賠償金須遵守哪些原則
2021-01-01財產保險合同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有哪些
2021-02-15核保
2021-02-02土地出讓金的好處有哪些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