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罪案發前退款如何認定
案發”解釋為“案發是指被司法機關、主管部門、有關單位發現”。在具體認定詐騙犯罪數額時,應把案發前已被追回的被騙款額扣除,按最后實際詐騙所得數額計算。但在處罰時,對于這種情況應當做為從重情節予以考慮。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對于詐騙罪中的虛構事實的認定是什么
同詐騙罪的行為人目的在于無償取得他人財物,根本不具有履行合同的誠意,所以其“虛構事實、隱瞞真象”的內容通常是:
(1)虛構合同主體,即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義簽訂合同的行為,這是合同詐騙犯罪中最慣用、最常見的詐騙手段。方式主要有以下情況:一是盜用合法主體的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
二是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主體與他人簽訂合同。三是利用已被撤銷的單位與他人簽訂合同.
(2)?虛設擔保。即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行為。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作擔保,是指行為人提供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匯票、本票、支票等金融票據)支付定金或作為抵押物。以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是指行為人以虛假的證明行為人對房屋等不動產和車輛等動產具有所有權的證明文件,即以自己不享有所有權的財產作抵押物。
(3)設置陷阱。即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取得和履行合同的行為。此種詐騙方法最具欺騙性,行為人本身并無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誠意,卻與他人簽訂合同,先付給小額貨款或少量貨物,制造準備履約的假象,騙出全部貨物或貨款后,就采取推、拖、躲、賴等手段不履行合同的其余義務。
(4)攜款逃匿。即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的財物后逃匿的。行為人通過合同取得對方的貨款、預付款后直接逃匿,或者取得對方的貨物后立即低價傾銷,將贓款占為己有,逃之夭夭。這種行為本身就足以表明行為人的犯罪故意,其犯罪性質容易認定。
大家看完本文的內容之后都清楚了吧,這也是目前比較重要的法律知識。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翁被兩車撞死后再遭醉車碾壓
2020-11-23股東在何情形可代表公司訴訟
2021-02-25結婚彩禮什么時候給
2021-01-15夫妻離婚后因為共同債務發生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0什么是侵占罪,與盜竊罪有何不同
2021-02-07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高中學生死亡學校負責法律責任嗎
2020-12-01什么是專業的房地產評估
2021-03-18工廠集資房屬什么性質
2020-11-12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勞務外包員工離職補償
2021-02-26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案
2021-03-24船舶觸碰碼頭設施的侵權責任和損害數額確認的新思路
2021-01-30房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1-01-19發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六條
2020-11-29保險法修訂擬擴大保險公司經營范圍
2021-02-17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人壽保險的種類及保險責任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