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肇事致人死亡
農歷大年初二晚,人們正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在泰興城郊發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引人關注。行人魯某象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穿行于城市街道,被隨后行駛的一輛摩托車撞倒在地,當場人事不省,摩托車隨之倒地,車上擋風板、后視鏡均掉落,駕駛員將摩托車扶起后,發現受害人沒有動靜,也顧不上收拾遺留的東西,隨即駕車逃離現場,任留魯某躺在公路中央。一會兒,一輛轎車又徑直從魯某身上碾過,眨眼間轎車逃得無影無蹤。整個事發過程被馬路邊的居民看見,并立即打電話報警,因天黑,加上天氣不好,報案居民未看清肇事摩托車及轎車的號牌。過路的幾個行人剛要上前看個究竟,戴某未看清前方情況駕駛自家的面包車正好從此路過,駕車也從魯某身上碾過并立即剎車停下,行人看清面包車號牌后,對戴某說:“沒你的事,此人已被幾輛車壓過。”戴某遂離開現場,后到公安機關投案。公安機關接報警后立即趕赴現場,未能查獲逃逸的摩托車和轎車。對戴某的面包車檢測時,發現該車輛變速箱尾部沾有肉沫,電瓶支架前部底板有血跡。
經最終的勘驗調查,公安機關作出交通事故認定:魯某駕駛自行車由南向北行駛時,與同方向行駛的摩托車發生碰撞事故倒地后生死不明,被一輛轎車刮到,摩托車和轎車均逃逸,魯某又被戴某的面包車碾壓。魯某因事故死亡,但死亡原因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不能具體確定為逃逸的摩托車、轎車和面包車所致。魯某的親屬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戴某及其車輛投保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險公司全額賠償損失。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如何分配
一審判決理由: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因此,戴某投保的保險公司應在第三者責任險的10萬元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此外,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的承擔,應當根據違章行為與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違章行為的作用予以確定。本案中,摩托車主、轎車車主、戴某及死者魯某均有違章行為,從而導致事故發生。摩托車主為逃避法律責任,不采取搶救措施,逃離現場,放任事故結果擴大,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應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轎車車主及戴某夜間通過事發地段,未仔細觀察前方路面情況,駕車從魯某身上碾壓過去,應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魯某夜間橫過機動車道,未下車推行,未仔細觀察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通行,自身亦應承擔一定的責任。本案中,賠償權利人的總損失為252978元,由魯某、摩托車主、轎車車主、戴某按10%:60%:15%:15%的比例分擔民事責任。但因摩托車主、轎車車主、戴某共同侵權致魯某死亡,對此事故的損害結果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戴某在承擔責任后可依法向摩托車、轎車車主追償。據此,一審判決:一、保險公司賠償10萬元。二、戴某賠償原告142680.2元。判決一出,戴某及保險公司均不服,提起了上訴。
二審判決理由: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確認保險公司承擔責任適用無過錯賠償原則。在保險公司能舉證證明戴某的行為與死亡后果無因果關系時,保險公司方可免責任,否則,應在第三者責任險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關于戴某應否承擔責任的問題。二審法院認為,戴某駕駛車輛碾壓魯某的侵權行為有交通事故認定書證實,應予認定。戴某主張其碾壓魯某之前,魯某即死亡,對此,戴某應承擔舉證責任。在戴某碾壓前,魯某是否已經死亡,并無確切證據證明。公安機關經偵查因無法查證,其鑒定結論也認為魯某的死亡原因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但不能具體確定為摩托車、轎車和面包車所致的。因此,戴某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即應承擔賠償責任。
關于戴某應否承擔連帶責任的問題。二審法院認為,摩托車、轎車、面包車的三起肇事行為間接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而導致魯某死亡的后果,符合無意思聯絡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也就是:
1、各行為人的行為對損害后果的發生均有原因力;
2、各行為人的行為相互間接結合,各行為作為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不具有同時性,各自獨立,但互為中介,各行為分別是造成損害結果的原因;
3、各行為人沒有共同的意思聯絡,在主觀上非屬故意侵權或故意犯罪;
4、損害結果同一,即多因一果。
由于多因一果致人損害并非數人共同積極加害,因此,確定各侵權行為人的責任時,依法應采取“過失輕重分配責任”的原則。雖然各侵權行為與造成的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不能確定,但可以根據侵權人過錯程度合理確定各行為人應負的責任范圍,而不能使各行為人對受害人負連帶責任。在不能確定過錯情況下,應采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即由受害人提供證據證明損害事實是由侵權行為人造成,而由各行為人分別舉證證明自己對損害結果發生具有的過錯輕重程度,如果各行為人均無法證明各自的過錯輕重程度,即無法劃分過錯的情況下,可以推定各行為人的過錯相同,進而令其承擔等額責任。
本案中,因現有證據無法證明摩托車、橋車、面包車的侵權行為對死亡后果原因力作用的大小及各自的過錯程度,依法應推定各行為人的過錯相同。因此,對受害人的總損失,由保險公司賠償10萬元后,余額由受害人一方分擔10%,其他三肇事者按30%的比例各自承擔。因此,戴某應承擔45893.4元,同時酌情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戴某合計賠償50893.4元。賠償權利人即受害人一方對其他尚未獲得的賠償款項,可在公安機關破案后,依法另行向摩托車、轎車車主追償,原判確定由戴某直接承擔摩托車和轎車應負的賠償責任與法律規定不符。因此,二審對一審判決予以改判。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事故在發生之后,事故雙方當事人可以自愿進行協商,也可以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主持下進行協調解決或者向法院提起訴訟。如還有其他疑問需要找律師咨詢,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行為屬于隱藏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1土地確權和戶口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02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自身優勢
2021-01-01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舉證,離婚能否得到賠償
2021-03-18交通事故腦部傷殘鑒定什么時候可以做
2021-03-17離婚如何訴訟
2020-11-29房產贈與合同可以延遲生效嗎
2021-01-21仲裁授權委托書格式范本
2021-03-06存款證明辦理需要哪些材料,可以異地辦理嗎
2021-01-07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是自己承擔嗎
2021-01-31實習期上高速怎么處罰
2021-02-09投保人死亡繼承人是否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3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20騙保的民事后果
2021-01-13“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出讓方可以解除土地出讓合同嗎
2020-12-05拆遷安置房名額轉讓協議糾紛怎么解決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