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賄罪的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是違法的,卻故意而為之。
一、受賄罪主觀方面的基本內容
受賄罪的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是違法的,卻故意而為之。受賄罪的主觀方面為直接故意,不管在理論界還是司法實務過程中,已經達成共識。按照學界的通說,受賄罪的主觀方面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就認識因素而言,主要值的是受賄人認識到自己的鎖收受或者索取的財務為賄賂財務,并且利用自己的職權為行賄人謀取不當的利益屬于違法范疇。就意識因素而言,主要指的是受賄人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且有實施職務行為回報的犯意。例如受賄人僅僅收取財物,而沒有實施職務行為為他人謀取利益,則不夠成受賄罪,但可以構成其他的犯罪。相反,受賄人雖有實施職務行為以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故意,但并沒有無索取或著收受他人賄賂的意圖,也不能構成受賄罪的故意,因此受賄罪的直接故意包括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二、有關受賄罪主觀方面的爭議
(一)對受賄罪中的“為他人謀取利益”的界定
我國1979年刑法并未對“為他人謀取利益”作出具體的規定,同時也沒有立法和司法機關也未出臺有關的司法解釋,為司法實務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198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補充規定》規定:“國家工作人員、集體經濟組織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至此,“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在法律上有了依據。同時,1997年刑法第385條也規定了“為他人謀取利益”為受賄罪的評價條件。對于“為他人謀取利益”屬于受賄罪的主觀要件還是客觀要件,則一直是理論界、司法實務界爭論不休的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有兩種具體的觀點:
(1)客觀要件說。認為“為他人謀取利益”是受賄罪的客觀要件,即行為人必須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
(2)主觀要件說。認為“為他人謀取利益,只是行賄人與受賄人之間貨幣與權力互相交換達成的一種默契。就行賄人來說,是對受賄人的一種要求;就受賄人來說,是對行賄人的一種許諾或曰答應。”①因此,為他人謀取利益只是受賄人的一種心理態度。
單位受賄罪與受賄罪區別
收受賄賂后又上交的構成受賄罪嗎?
退休的國家工作人員構成受賄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固定期限合同員工可以拒絕解雇嗎
2021-01-01企業破產受理后能解除失信嗎
2021-02-22單身不想結婚,可以收養小孩嗎
2021-03-22冒領低保金多少付刑事責任
2021-02-10淺談美容手術醫療糾紛及其防范
2020-12-11三方之間買賣合同糾紛怎么認定
2021-01-16小產權房產可以做保全使用嗎
2021-02-03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經濟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25正式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2-30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簽訂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24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9保險經紀人的組織方式有哪些
2021-03-19雇主侵占雇員保險金 不當得利被判返還
2021-03-04強制保險如何立法
2021-03-16承包方土地承包經營權共有人如何確定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