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的構成要件中,包括了主體、客體、主觀方面以及客觀方面,而主觀方面更多的是指行為人在實施犯罪時候的一個主觀心態,不同罪名對應的主體方面不一樣。那其中受賄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什么呢?針對這個問題,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就來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受賄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什么
本罪在主觀方面是由故意構成,只有行為人是出于故意所實施的受賄犯罪行為才構成受賄罪,過失行為不構成本罪。如果國家工作人員為他人謀利益,而無受賄意圖,后者以酬謝名義將財物送至其家中,而前者并不知情,不能以受賄論處。
在實踐中,行為人往往以各種巧妙手法掩蓋其真實的犯罪目的,因而必須深入地加以分析判斷。有的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利益,收受財物,只象征性地付少量現金,實際上是掩蓋受賄行為的一種手段,對之應當以受賄論處。對于這種案件受賄金額的計算,應當以行賄人購買物品實際支付的金額扣除受賄人已付的現金額來計算。
二、受賄罪既遂與未遂如何認定
根據《刑法》第20條至第24條規定,我們認為,區分受賄罪既遂與未遂的標準應從賄賂是否到手為界。其理由是:
首先,受賄犯罪可分承諾受賄、接受賄賂、行為人謀取了某種利益三個階段。承諾屬犯意表示,為行賄人謀取利益是受賄的交換條件,唯有接受并拿到賄賂,才是受賄人追求的直接結果。因此,受賄人收受了賄賂,即意味著實現了犯罪的目的,從而構成犯罪既遂。
其次,根據本法規定,受賄罪犯罪構成只需要一個行為一種故意則為齊備,即有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的行為和相應的故意。至于行為人為他人謀取利益是否成功,不影響法定的構成要件,因而也不影響受賄既遂的成立。
第三,以賄賂是否到手作為區分受賄罪既遂與未遂的標準,同樣適用于索取賄賂的情況。索賄而未得到賄賂,仍然說明行為人沒有達到犯罪的目的,符合本法關于未遂的法定要件。那種認為一經實施索賄行為就構成受賄既遂的觀點,是缺乏理論依據的。
法律中規定的刑事犯罪主體方面分為兩種,包括故意和過失。而大多數的刑事犯罪其實都是屬于故意犯罪,受賄罪也不例外,也就是說受賄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而并非是過失。如果此時是過失實施了受賄的話,則就不能認定行為人是構成此罪了。
?行賄受賄罪定罪認定標準是什么?
?受賄罪的主體要件是什么
?多少金額是受賄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誤切卵巢手術醫療事故如何處理
2020-11-27勞動保障執法的主要方式有什么
2021-01-11律師函的種類有哪些
2021-01-09什么是空頭支票,開空頭支票怎么處罰
2020-12-14監護人死亡如何再確定監護人
2020-11-10把自己的孩子送養出去犯法嗎
2020-11-20遺囑財產需要交納繼承稅嗎
2021-02-25外遇證據調查有什么作用
2021-01-19小學生課間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06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太原市樓間距規定
2021-02-26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仲裁時效是否中止
2021-03-11試評勞動教養制度
2021-01-08綜合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哪個好
2021-03-07出口產品責任險筑道出口防險墻[1]
2021-03-2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的種類
2021-01-15怎樣適用保險合同中的不利解釋原則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