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該如何區分個人和公司行賄
單位負責人既可能代表單位行賄,也可能為實現個人目的而以單位名義行賄。界定要點:
(1)目的不同。自然人行賄是為了謀取個人不正當利益,單位行賄則是為單位謀取不正當利益。
(2)利益歸屬不同。因行賄取得的違紀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是自然人行賄;歸單位所有的,是單位行賄。
(3)實施的主體不同。單位行賄的主體是單位,而自然人行賄的主體是自然人。雖然單位行賄也是通過具體自然人實施的,但這是在單位意志的支配下實施的。
(4)給付財物時名義及程序不同。單位行賄一般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以單位的名義實施,而自然人行賄則是由個人決定,以個人的名義實施。
二、最新行賄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個人行賄罪的立案標準為三萬元。
根據《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向三人以上行賄的;
(二)將違法所得用于行賄的;
(三)通過行賄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四)向負有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實施非法活動的;
(五)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影響司法公正的;
(六)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對于個人行賄與單位行賄,在分別達到了規定的立案標準之后,往往是分別以行賄罪與單位行賄罪來論處。這與一些集自然人犯罪和單位犯罪為一體的情況不同,將自然人行賄與單位行賄分開為兩個不同的罪名,分別給予犯罪主體不同的處罰。因而,我們尤其要注意,在單位行賄構成犯罪的情況下,不能認定為行賄罪,而應該是單位行賄罪。
個人行賄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單位行賄罪的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怎么對單位行賄罪中的法定代表人量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立案三個月了不開庭正常嗎
2020-12-11資金擔保書范文
2021-01-20行政訴訟中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有什么要求
2021-01-18保密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2-12老人去世房產過戶有期限嗎
2020-11-25勞動合同無效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7商業銀行授信中設置歧視性要求怎么辦
2021-01-23因產品責任提起訴訟后應當提供的證據是什么
2021-01-18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包括哪些
2020-11-16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交警調解保險公司不出面怎么辦
2021-02-09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責任
2021-01-30投保后需要維護保險標嗎
2021-03-25針對高空墜物的保險是怎么規定的
2021-01-06營業房拆遷和住宅拆遷補償一樣嗎
2021-02-05拆遷房房產證辦理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25河北宅基地拆遷補償
2020-12-01湖南石門縣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怎么計算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