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份,某電廠的多名職工收到了一條手機號為132765920**所發的誹謗自訴人張某的短信,內容是:“張某喜歡有婦之夫,有意者速打電話834333**”,該電話號碼是自訴人家的號碼。自訴人張某于2006年3月30日報警,但公安機關未查出為何人所發短信。自訴人張某因此事于2006年4月14日服毒自殺,經搶救脫離危險。后自訴人張某懷疑是被告人高某所發短信,在院內謾罵,導致雙方產生糾紛。被告人高某及其兒子杜某為報復自訴人張某,杜某申請號碼為5132517**的QQ聊天號碼,網名激情視頻聊天,并在QQ信息里留了自訴人張某的住址和家庭電話,被告人高某也知曉此事。在2006年的6、7月間,被告人高某及其兒子杜某分別多次在聊天時將信息“我是個寂寞女人、想激情嗎?撥打電話8343****電話聯系”等內容予以發布。后自訴人張某家中經常半夜有人打電話,內容為“你寂寞嗎?你對象在家嗎?”等等。自訴人張某因短信及互聯網發布信息被騷擾之事,出現情緒低落、失眠等精神異常,于2007年4月29日在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住院治療15日,花去醫藥治療費2159.25元。2008年11月20日,經鑒定:張某曾患有創傷后應急障礙,經治療現已緩解,該精神障礙與被短信及互聯網辱罵等事件有因果關系。【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高某的行為構成侮辱罪;另外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高某的行為構成誹謗罪。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評析】
筆者認為被告人高某通過互聯網、手機短信散播有關自訴人的虛假信息,擾亂自訴人的正常生活的行為應該構成侮辱罪而不是誹謗罪。理由如下:
首先:在我國刑法中,侮辱罪和誹謗罪在同一個法律條文中,兩罪的犯罪主體、主觀方面客體等基本相同,二者的不同點在于犯罪的客觀方面:第一、侮辱的方法可以用暴力方法,而誹謗不可能用暴力方法;第二、侮辱表現為公然對被害人進行嘲弄、辱罵等令人難堪、損害人格尊嚴的行為,并不是捏造有損他人名譽的事實,而誹謗則必須使捏造有損于他人名譽的事實并加以散布的行為;第三、侮辱行為必須是“公然”地進行即當著公眾的面進行,而誹謗則可以使私下的,但只有使第三人或公眾知道的方式散布捏造的事實即可構成。在本案中,被告人高某通過手機短信、互聯網的向不特定得群體發送有關自訴人的虛假信息,是一種公然的損害他人人格尊嚴的行為。況且被告人是在私下的以非暴力的方式、并非以“公然”的形式向公眾傳播虛假的信息,被告人所述情況純粹是捏造了案件事實而非基本屬實,況且被告人通過手機短信、互聯網等的方式的進行撒播,因此構成誹謗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男子炫耀自己有錢回家途中被搶該怎么辦
2021-02-09刑事案件法庭收費標準
2021-01-11股權激勵,要拿出多少比例合適
2021-01-16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認定,哪些行為屬于商標侵權
2021-01-29商標侵權案件是否要追根溯源
2020-12-24發生交通事故怎么報案
2021-03-20死緩減為無期徒刑后能假釋嗎
2020-12-17沒有結婚算騙婚嗎
2021-01-28侵權損害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15一審解除財產保全二審可以再申請嗎
2021-01-12合同滯納金標準
2021-03-14因為商場裝修造成了損失怎么賠償
2021-02-27老人留下的宅基地算遺產嗎
2021-02-27同業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故意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0-12-15拆遷安置房可以買嗎
2021-01-10辦理撤消房產贈與手續需交稅嗎
2020-11-15房屋中介費可要求退還嗎
2020-12-20租住房租墻皮脫落怎么處理
2020-12-03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