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綁架罪刑事責任年齡拘禁索債型犯罪行為單一性
綁架罪是指以勒索財物或滿足其他不法要求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麻醉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他人作為人質的一種犯罪行為。關于綁架罪,由于刑法規定的比較簡單,因而在理論和實踐上存在著一些重大的分歧和模糊的認識,往往影響司法適用的統一,這不能不引起重視。因為綁架罪是一種較為常見而被法律規定了極其嚴厲處罰的犯罪,對其構成要件的不同理解和掌握,可能導致司法適用上的不平衡,使同樣的行為受到罪與非罪或者畸輕畸重的對待。對綁架案件因為“一念之差”竟能導致極為懸殊的處理結果,以至司法人員在處理有關綁架案件時每每有如履薄冰之感。理論上的認識不一和司法人員面臨的這類艱難的選擇,以及行為人同樣面臨著天堂地獄般懸殊的處理結果,都使我們不能不重視綁架罪構成要件的合理統一的解釋。本文擬對綁架罪中的若干疑難問題進行系統的研究,以期有益于司法實踐中正確認定和懲處此類犯罪行為。
一、刑事責任年齡對綁架罪名認定的影響
1979年刑法第14條第2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罪,應負刑事責任”。此款規定帶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理解“殺人、重傷”的性質,是僅限于故意犯罪,還是既包括故意犯罪又包括過失犯罪;二是如何確定“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范圍,是指故意實施的相當于法條列舉的殺人、重傷、放火、搶劫、慣竊等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犯罪,還是指“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或指“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抑或指“相當于法條列舉的具有很大社會危害性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過失犯罪”,等等。參見高*暄主編:《新中國刑法學研究綜述》,**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4-226頁。在1979年刑法修改過程中,理論界和實務界建議對該款根據立法原意和司法實踐的需要進行明確化和具體化的修改。較之于1979年刑法的上述規定,1997年刑法第17第2款的規定作了以下修改:一是將“殺人、重傷”修改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二是刪掉“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罪”的內容,增加了“強奸、販賣毒品、爆炸、投毒罪”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大會開完要公告嗎
2021-01-30什么是債的擔保,債的擔保的類別有哪些
2021-02-22勞動監察和勞動仲裁哪個快
2021-02-11故意傷害罪的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72020離休人員喪葬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2加工承攬合同糾紛被告方如何應訴
2021-01-01拆遷款糾紛繼承人怎么分割
2020-12-25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如何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
2021-03-02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2-24保險公司賺錢問題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02哪些情況保險公司可不賠
2021-01-27釋義保險法第十七條是怎樣的
2020-11-15事故之后如何理賠
2021-03-19職場新人宜買短期險
2020-11-14掛靠經營和內部承包
2020-12-12墳地算宅基地嗎,遇拆遷怎么結算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