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言論需有度名譽侵權應避開
該院法官介紹,這類案件主要特點是:侵權博主均較年輕,對微-博言論的后果無客觀認識,未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構成侵權。另外,此類案件雙方多存恩怨,博主大多因不當的方式構成了侵權。
法官發現,微-博侵權確認中存在以下困難:
涉及微-博的侵權行為取證較難。微-博不要求使用人必須用真實姓名,網名可隨意使用甚至可經常變換,故要取證證明某一網名的使用者是現實中的某人有相當難度。另外,微-博言論以數據的形式存在于網絡服務器中,使用者一般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從而刪除該數據,這些數據一經刪除即不可恢復。這種情況下,侵權行為人可能在實施侵權行為并達到損害后果后即將其言論刪除,使法院或律師難以取證證明其侵害行為的存在,從而逃避法律追究。
微-博侵權范圍較難估量。微-博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使微-博中的內容能快速在網上傳播,評論、轉發等功能也使微-博內容呈點面擴散,一般來說,侵權范圍很難估量。
法官建議,人們在使用微-博時要盡可能謹慎,避免出現因不小心轉發而發生的侵權行為。如名譽權或肖像權遭受侵犯,也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微-博是一個公共平臺,在其中發帖,應注意言辭,不得宣揚他人隱私、丑化他人人格、使用侮辱誹謗方式損害他人名譽,上述行為造成一定影響的,就涉嫌侵犯公民名譽權。
要注意搜集和保全證據,包括博主的網名、IP地址、網絡服務提供者、微-博內容等證據加以固定。若有必要,可咨詢或委托專業律師幫助搜集證據,并由公證處對相關證據進行公證固定。證據搜集程序完成后,可委托專業律師向博主或網絡服務提供者發送律師函,通知侵權者通過刪除、屏蔽等必要措施消除影響,并就損失賠償問題進行協商處理,或向法院提起維權訴訟。
網絡服務提供者也有義務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博主利用微-博平臺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侵權者承擔連帶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郁王厤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收補償決定起訴期限是什么
2021-03-07股東直接訴訟的被告
2021-02-05買房網簽后又被抵押,抵押是否有效
2021-02-05債務訴訟時效該如何計算
2021-02-10遺產繼承到法院起訴怎么辦
2020-12-28離婚被告人不來可以離婚嗎
2021-01-15侵權行為與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0離婚精神損失賠償是怎樣的
2021-01-31吃霸王餐違法嗎
2021-03-21老公動手打你怎么處理
2020-11-15代被保人簽字投保是否合法
2020-12-05住宿時顧客車輛被盜老板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2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房屋他項權證過了有效期的后果有什么
2020-12-23個人銷售住房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3-09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產品責任險條款(國內)
2020-11-20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貨物范圍
2021-03-09投保一定能獲得賠償嗎
2020-11-08保險糾紛應該如何解決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