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用公款招待行賄咋定性?
挪用公款招待行賄構成犯罪的依照數罪并罰的規定處罰。盡管該司法解釋對上述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但基于不同的理論認識,仍然存在較大爭議:
一種意見認為,挪用公款行賄的行為,屬于刑法理論上的牽連犯。無刑法規定性和不實行并罰性,應是牽連犯的本質特征。如果按照司法解釋的規定對王某實行數罪并罰,等于是將其行賄的行為同時作為挪用公款罪和行賄罪的構成要件予以評價,犯了“一事兩頭粘”的毛病,違反禁止重復評價的刑法原則。
另一種意見認為,對牽連犯實行數罪并罰,是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客觀要求,是刑事訴訟經濟性、及時性原則的必然反映,也是司法實踐所應具備之“可操作性”的必然要求。既然司法解釋對上述問題已經作出明確規定,對被告人只能以行賄罪、挪用公款罪兩罪并罰。
二、單位行賄的立案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行賄罪立案標準的規定》的規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單位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
2、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為謀取非法利益而行賄的;
(2)向三人以上行賄的;
(3)致使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三、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用人單位的個別工作人員私自挪用公款,并且用公司公款對相關人員進行招待,甚至是直接以現金形式行賄,這種做法同時構成了挪用公款罪和行賄罪。反之,如果構成單位犯罪,那是單位的主要責任人要承擔單位行賄的刑事責任。
行賄罪立案機關是誰
個人行賄罪會判處緩刑嗎?
行賄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墻皮脫落如何維權
2020-11-10注冊成立公司需由兩個股東嗎
2021-01-31現在離婚財產怎么分配
2021-01-10胎兒親子鑒定的方法及效力是什么
2021-03-26中止探望權法定理由有哪些
2021-01-12侵權行為是什么
2020-12-10贍養父母是憲法規定的義務嗎
2021-03-05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該如何定罪
2020-11-21離婚財產保全時需要證據嗎
2020-11-23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租房人拆遷怎么安置住房
2020-12-27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初探
2021-01-25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觸發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會怎么樣
2020-12-25商業第三者險的賠償計算方式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