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違法發放貸款罪表現形式是什么?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二、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2001.1.法〔2001〕8號)
關于違法發放貸款罪。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造成50~100萬元以上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造成重大損失”;造成300~500萬元以上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造成特別重大損失”。
由于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參照上述數額標準或幅度,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確定在本地區掌握的具體標準。
1、本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只有銀行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才能成為本罪主體。構成本罪的前提是“違法”,但不存在關系人問題,只是在放貸中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因此出現重大損失的后果才構成犯罪。
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和有關個人實行雙罰。
2、本罪是新設立的罪名,1979年《刑法》無此規定。本罪行為1979年《刑法》以“玩忽職守”定罪處罰,由于銀行體制變化和加強金融從業人員的制約需要,設立本罪更為科學。
三、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金融管理制度及貸款相關的規章、制度;
2、本罪在客觀方面的表現為:
行為人有違反貸款相關的規章、制度、紀律的行為;
有違法發放貸款造成國家重大損失的后果發生;
行為人違法發放貸款的人是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
3、本罪的犯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工作的人員才能構成本罪主體外,單位也能構成本罪主體;
4、本罪在主觀上的表現為故意。行為人是在明知自己的行為是違反國家金融及貸款管理制度故意為之,并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行為。
在出現了急缺資金或者其他的情況后,企業以及個人也是可以向銀行以及其他的金融機構來申請辦理貸款的,在辦理貸款時也要當事人提交當事人的身份信息以及貸款需要的相關材料,如果貸款的工作人員違背國家的規定向他人發放貸款,也是屬于觸犯了違法發放貸款罪。
違法發放貸款罪的認定是怎樣的
違法發放貸款罪構成單位犯罪嗎
違法發放貸款罪數額巨大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法律顧問的條件
2021-03-11律師服務收費政府指導價的基準價如何確定
2021-01-20盜用他人攝影照片屬于侵權嗎
2021-03-26孕婦騎電動車撞了機動車責任怎么擔
2020-11-28解決民事糾紛有幾條途徑
2020-12-30終審判決一審法院會收到嗎
2020-12-20怎樣理解購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
2020-11-25工傷能要求賠償贍養費嗎
2020-11-08什么是仲裁委托代理人
2021-01-06護工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檢察院受理土地糾紛嗎
2021-01-12土地侵權糾紛是否屬于行政前置
2021-02-13二手汽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0-12-26勞動確認無效判決能否恢復勞動關系
2021-02-03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企業做出調崗決定,員工是否應無條件服從
2021-02-10如何處理保險合同無效產生的后果
2021-01-20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01-10保險夠賠了個人還要賠償嗎
2021-01-25保險法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規定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