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椒江區律師 ? 莒南縣律師 ? 武勝縣律師 ? 北侖區律師 ? 博樂市律師 ? 城關區律師 ? 寧國市律師 ??
在我的法律生活中,經常有新聞報道,某某因案件重新審理結果是無罪釋放,有些人甚至因判錯坐牢20年。我國法律體系不同于其他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法律是社會主義國家法律,在制度設計上有其先進的地方。但也要看到,我國的法律體系因實施的年限還不長,加之我國是一個有著龐大人口和悠久歷史的國家,錯判行為在以往的法律生活中時有發生。那么為杜絕錯判,更要給錯判當事人以國家賠償,國家賠償責任判錯制度有哪些改變呢?
從10月1日起,最高法院制定的《關于審理國家賠償確認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開始生效。該規定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擴充了已有的確認程序的功能,在上訴和審判監督之外,明文規定了即使沒有無罪判決或其他糾正誤判的正式決定,個人或團體也可以求權向管轄法院或者其上級法院乃至最高法院申請有關職務行為侵權的確認之訴。
第二,在提出確認之訴之前,有關當事人必須窮盡申訴、審判監督等上的救濟手段,除非已經獲得足以證明職務行為侵權的權威性文件(包括無罪判決、糾偏決定等)。
第三,以列舉的方式,明確了15項判斷審判人員職務行為的違法性的標準。其中14種職務行為涉及司法程序上的訴訟指揮權和法警或執行官的命令權的行使,判決及其他審判活動并沒有明文包括在內。雖然第(15)項規定的“其他情形”條款也可用來審查判決內容,但最高法院審判監督庭的有關人員指出,“適用這項條款應十分慎重,嚴格掌握,除確認違法各方分歧不大的情形之外,均應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見《人民法院報》2004年9月3日)。由此可見,本規定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英美傳統上的“司法免責(judicial?immunity)”原則的殘余影響,把一般意義上的誤判問題基本上排除到確認之訴的視野之外。
自1994年公布《國家賠償法》以來,中國關于審判賠償的司法解釋或法院規定較重要的就不少于八個。如此重視司法賠償問題,固然顯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司法原則以及責任制在維護秩序方面的關鍵性,但是也暴露了審判活動失誤過多的嚴重性。《中國法律年鑒》的統計資料顯示,2001年共受理審判監督案件93576件,占當年二審結案件數的19%,高出上訴率10%.同年處理完畢的審判監督案件有93434件,其中直接改正原判決的為23326件,指定再審的為5232件,兩項合計占審判監督結案總數的31%.當年審結的國家賠償案件共有6753件,其中刑事賠償案件為2705件,占總數的40%,比前一年度同類案件增長11.32%.如此高的誤判率、刑事賠償規模和索賠案增長速度,促使最高法院調整政策,把涉及審判的國家賠償與一般性國家賠償區別開來。
從法解釋學上看,涉及審判的國家賠償案件的判決主要依據以下四種因素作出:
(1)作為請求對象的前訴的審判具有違法性;
(2)有關的違法性影響到判決結果;
(3)職務行為的違法性與個人責任之間的關系;
(4)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標準。國家賠償法第24條規定了刑訊逼供、毆打施暴、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等明顯的違法行為的個人責任。
后來最高法院頒布的一系列司法解釋和規定有所補充,2000年關于民事、行政訴訟的司法賠償問題的解釋提示了違法性判斷的各種要件,但以對妨礙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以及執行措施為限,并不包括誤判在內,也沒有提出認定審判違法性的明文標準。
對審判的違法性標準作出詳細規定的只有《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第2章,尤其是其中第5條、第7條、第9條、第12條、第14條。但是,該《辦法》對由審判人員個人責任所導致的違法性判決,是否由國家承擔代位責任的問題尚待澄清。更重要的是對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的追究,只能由法院內部監察部門實施。作為受害方的公民、法人以及組織并不能對有關審判人員直接提起賠償的請求。違法性的判斷與國家賠償程序實際上處于被隔離的狀態。換句話說,中國的現行制度在違法性問題上采取實質性立場,在程序上也對審判賠償的請求進行阻遏。但另一方面,在法院內部追究審判人員責任的違法性判斷又過于寬泛。
鑒于上述現實,今后刑事賠償和非刑事司法賠償的制度變遷的基本方向將是完善關于審判賠償的制度,特別是承認國家賠償請求以及確認之訴的被告可以包括國家和地方的權力機關(因為法官任免權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以及辦案法官在內,即消除陳舊的司法免責原則的影響。但除審判人員瀆職枉法的特殊情形,還是應該堅持由國家來為職務行為承擔賠償責任的代位責任制,不宜過度強調個人責任。同時也應該防止法院利用確認程序推卸國家應負的賠償責任,并針對這類偏頗預留矯正的機會,例如容許律師協會的維權機構開展獨立的調查并將結果公諸傳媒。另外,為了切實保障法官的審判獨立和敢于決定的精神,還應該進一步明確對職務行為違法性進行判斷的外部標準,而對追究個人責任的范圍則進行適當的制約,僅以故意或重大過失為限,不宜保留過于嚴苛的違法性內部標準。
錯判一方面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某些情況下,執法人員與法院等暴力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執法過程中,難以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但是,我們必須加大法律制度的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強法律條文的可操作性、準確性。法官及其他執法司法機構工作人員必須在以事實為依據的前提下,正確的對違法犯罪時間做出公正的判決,同時也要在實踐中完善國家賠償責任判錯制度,維護法律的神圣和尊嚴。
冤假錯案如何申請國家賠償?
最新國家賠償法司法解釋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罰款逾期半年怎么處理
2021-01-21企業經營不善降薪是否違法
2020-11-30如何進行個人帳戶的轉移
2020-12-20中介假冒房東違法嗎
2021-02-22房地產中介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2-09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社保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6意外保險屬于遺產嗎
2020-11-15意外傷害的保險有哪幾類
2020-11-16飛機延誤在哪拿賠償
2020-12-13保險人的違約行為有哪些
2020-11-30什么是保全
2021-03-03什么是損失補償原則,影響保險補償的因素有哪些
2021-03-18提供發票原件才會理賠嗎
2021-02-19房屋拆遷,拆遷獎勵的意義是什么
2020-12-07保障房資金可以用于征地拆遷嗎
2020-12-08城市房屋征收與戶口有關系嗎
2021-03-24房屋拆遷補償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01廣州“舊城改造”騰籠換鳥:地產商要進批發商想留
2021-01-20引爆巨大內需應是城鎮化新政和舊城改造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