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網絡誹謗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對于網絡誹謗行為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國家法律規定有著嚴格的規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從中可以看出,行為人要承擔四種民事責任:
一是停止侵害。不僅需要行為人自身停止繼續實施侵害的行為,也需要發布誹謗信息的網絡平臺,采取措施停止侵害行為。
二是恢復名譽。由于誹謗信息制造者及網絡信息平臺,已經發布或傳播了虛假信息,給被害人名譽造成損害,為被害人恢復名譽的唯一做法,就是在原有信息平臺上,發布為被害人恢復名譽的公開聲明,以正視聽。
三是消除影響。即通過刪除信息、屏蔽信息、剔除信息痕跡等方式,消除或避免誹謗信息內容的繼續傳播,防止對被害人負面影響的進一步擴大。
四是賠禮道歉。即捏造、發布及傳播誹謗信息的責任主體,要在原發布或傳播誹謗信息的網絡平臺上,通過發布文章等方式,向被害人公開賠禮道歉,彌補社會評價裂痕,贏得被害人的諒解。
五是賠償損失。賠償損失的種類有兩種,第一種是財產損害賠償。雖然被害人的人格權或名譽權本身不是財產,不具有可以交換的經濟利益,但此權利直接關系到公民或法人財產權的取得和喪失。因為,網絡侵害名譽權會影響公民和法人的財產權益,如被害人因遭受名譽的毀損而喪失某種工作的機會,法人因名譽毀損而遭受生產或經營的重大損失,受害人因恢復名譽而產生的費用和支出等,都屬于財產損害的范圍。所以,財產損害既包括現有財產的損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喪失,只要是侵害名譽權所引起的財產損失,侵權人就應當予以賠償。
第二種是精神損害賠償。網絡誹謗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所造成的精神損害應包括被害人的名譽利益毀損及受害人因此遭受的精神痛苦兩部分。對于受害人名譽利益的損害,可以通過判令侵權人采取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適當措施予以救濟,但當采取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復受害人的名譽時,就應當把名譽利益損害納入精神損害賠償的范疇。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只有當侵害名譽權行為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
對于賠償數額,應綜合考慮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侵權人獲利的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以及受害人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確定。當然,由于受害人身體情況不同,承受精神損害的能力也不同。因此,衡量精神損害程度,既要觀察受害人的具體反應,又要根據行為人的行為狀況予以確定。再者,根據我國目前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人名譽權受到侵害,不能要求精神撫慰金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教授猥褻學生,學生是否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2021-02-28對被調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可以通知其家屬嗎
2021-01-01沒煙草證賣煙怎么處理
2021-03-21擔保法是如何規定保證人追償權的
2020-11-28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有幾種法定情形?
2021-01-19居間人的法律責任
2021-03-03家庭冷暴力
2021-03-05婚前個人財產會被老公的債務拖累嗎
2021-01-09多人居間合同怎么簽才有效
2021-01-29委托合同對于委托他人辦事的理解是什么
2021-03-17企業單方面解約應如何賠償
2020-11-23合同到期解除協議書還有效嗎
2021-02-19外資房地產開發的基本程序
2021-03-10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勞務派遣合同終止情形
2020-12-07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富陽3輪船載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2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2保險公司拒賠有哪些合法理由
2020-11-29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