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誹謗罪公訴條件
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認定。按照刑法規定,誹謗罪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情形外,屬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被害人如果沒有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不能對實施誹謗的行為人處以刑罰,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這就是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誹謗案件,應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為了明確對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刑事案件適用公訴程序的條件,《解釋》第三條列舉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七種情形:
1、引發群體性事件的;
2、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
3、引發民族、宗教沖突的;
4、誹謗多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5、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
6、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的;
7、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
二、網絡誹謗罪相關釋疑
1、“轉發500次入罪”打擊的是捏造者
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網絡誹謗最高法院的審判員杜*明介紹說,司法解釋出臺前,兩高進行了一年多的調研,收集了大量案例,也參考了司法先例。2010年兩高出臺司法解釋為淫穢電子信息“定刑”,就明確以牟利為目的,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內容含有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的淫穢電子信息,“實際被點擊數達到五千次以上的”,以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定罪處罰。
2、非故意捏造事實不應追究刑責
專家指出,國家賦予公民充分的言論自由,并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地發表任何不負責任的言論。司法解釋的出臺,不僅有利于依法打擊網絡犯罪,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廣大網民的表達權。
打擊和保護應該并重,不能壓制批評的聲音。對于“網絡反腐”“微博反腐”,有關部門要認真對待,積極核實,及時公布調查結果。如果不是故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則不應該追究刑事責任。
解釋的實施,也給行政機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岳*生律師認為,謠言流行,信息不能及時公開是重要原因。因此政府要增強透明度,媒體也要加強自律。
3、“歪嘴和尚念歪經”最高法“非常重視”
解釋出臺后,執法就成為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相關律師指出,司法解釋出臺后,實踐中發現有“歪嘴和尚念歪經”的問題。為防止極個別的執法人員和執法機關利用這一善意的司法解釋實施打擊報復,要提高執法機關的執法水平,嚴格執法,加強監督。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形式的強制規范
2021-02-28動產抵押具有追及力嗎
2021-02-04上下班遇交通事故,可以認定為工傷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27孩子的法定監護人一般是一個還是兩個
2021-02-21工程款支付流程是什么,工程款支付的違約責任是什么
2020-12-23二審法院發現一審法院裁定有誤如何處理
2021-03-13筆跡鑒定是否有權知道結果
2021-02-13已判刑事犯罪民事調解書還有效嗎
2021-03-16終止的勞務合同保存多久
2021-01-20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必須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20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調崗方式有哪些
2020-11-16內部調崗定義
2020-12-28勞動爭議調解不成有哪些情況?
2020-12-30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保險合同的條款形式有哪些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