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賠償金納稅人承擔方是誰?
賠償責任主體即賠償責任的最終歸屬者。在國家賠償制度中,國家是賠償責任主體,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表現即賠償費用由國庫支出。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所為的職權行為之所以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即在于他們的職權來自于國家,是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其行使職權的后果,無論是積極結果,還是消極后果,都應當歸屬于國家。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具體表現是賠償費用由國庫支出。國家賠償費用是賠償義務機關依法賠償請求人支付的費用。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賠償費用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即賠償費用應根據侵權責任的歸屬分別由各級財政列支,由賠償義務機關先從本單位預算和留歸本單位使用的資金中支付,支付后再向同級政府的財政機關申請核撥。
二、與民事賠償區別
國家賠償是從民事賠償發展而來的,因此兩者有許多共通之處。但是,國家賠償是獨立于民事賠償的自成體系的法律制度,兩者的區別可概括為:
1.賠償發生的原因不同。國家賠償由國家侵權行為引起;而民事賠償由民事侵權行為引起。(《民法通則》規定的公務侵權與國家公權力的行使有關,公務侵權的民事責任實際適用《國家賠償法》的規定。)
2.賠償主體不同。國家賠償的主體是抽象的國家,具體的賠償義務由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賠償義務機關履行。賠償主體與賠償義務人相互分離。而民事賠償的主體通常是具體的民事違法行為人,賠償主體與賠償義務人相一致。
3.賠償的歸責原則不同。國家賠償的歸責原則是違法原則,而民事賠償的歸責原則體系由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構成。
4.賠償程序不同。國家賠償的程序較民事賠償更為復雜,其區別在于:首先,在提起國家賠償訴訟之前,除在行政訴訟中一并提起賠償外,請求人應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即實行賠償義務機關決定前置原則,不經該決定程序,法院不予受理,而在民事賠償程序中,受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賠償請求,無須經過前置程序。其次,證據規則不同。國家賠償一般實行“初步證明”規則,即賠償請求人首先要證明損害已經發生,并且該損害是由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所引起,繼而,證明責任轉移到被告,而在民事賠償訴訟程序中則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據規則。
如果公民在受到了國家司法機關的不公平待遇后也是會給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造成一定的損失,所以受害人是可以向司法機關申請國家賠償的,那么國家賠償的具體金額和項目會根據當地職工的平均收入來確定,如果造成了人身傷害也是需要承擔醫療費用的賠償。
怎么申請國家賠償?
公民不滿國家賠償如何申訴重審?
存疑不起訴是否國家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書遺囑是立遺囑人死了才生效嗎
2021-01-01簽了贍養協議能反悔嗎
2021-03-04對臺灣地區有關婚姻家庭民事判決的認可
2021-03-14申請再審,律師費是否另算
2021-01-09發生車禍后保險理賠的順序怎樣
2021-01-07離婚時未予分割的房產,復婚后該如何認定?
2021-03-03先予執行的適用條件
2021-03-21交通事故逃逸死亡賠償
2020-12-03母子公司間派遣員工,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08調解協議能經過法院確認效力嗎
2021-01-29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索賠時效有何不同——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
2021-03-26財產保險合同指定受益人沒有法律依倨
2020-12-05如何成為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
2020-11-18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
2021-01-28誰需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2-06投機性預期利益不可保險
2020-12-15土地轉讓合同效力要如何認定
2021-02-19土地轉讓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3-15股權轉讓與土地轉讓有哪些差異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