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我國犯罪的主體包括個人和單位。根據主體的差異所施以的懲罰標準也有所不同。在單位犯罪的訴訟過程當中,一般需要對單位主體或是個人提出指控。那么單位犯罪未指控的情況如何處理?針對該問題在下文中就給出了相關的分析與說明。
單位犯罪未指控的情況如何處理?
在單位犯罪案件的審理程序中,如被告單位的訴訟代表人與被指控為單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是同一人,應當由被告單位委托其他負責人或者職工作為訴訟代表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七十九條 被告單位的訴訟代表人,應當是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被指控為單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因客觀原因無法出庭的,應當由被告單位委托其他負責人或者職工作為訴訟代表人。但是,有關人員被指控為單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或者知道案件情況、負有作證義務的除外。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08條第2款規定,被告單位的訴訟代表人與被指控為單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是同一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要求人民檢察院另行確定被告單位的訴訟代表人出庭。
單位犯罪所涉及的單位人員較多,但并不是單位所有的人都要承擔刑事責任。我國刑法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這就將單位犯罪中需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的范圍有了明確的界定。
1、關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所謂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首先是在單位中掌握實際領導權限的人員,在單位犯罪中起著組織、指揮、決策作用;其次,必須是和單位犯罪有著直接關系。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不是單位的有關領導,就談不上是主管人員;如果和單位犯罪沒有直接關系,就談不上對單位犯罪負有直接責任。
2、關于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所謂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主要是指為了實現單位的犯罪意圖積極參與實施單位犯罪的單位內部一般工作人員。
從上文中的內容可以進行分析得出,針對單位犯罪未指控的情況如何處理該問題來說需要與實際的案件情況相結合。一般情況下來說,在單位犯罪的訴訟案件當中,如果指控對象與當事人屬于同一人的話,單位就需要委托員工或是其他負責人員為訴訟代表人。
逃稅罪單位犯罪雙罰制的規定是怎樣的?
不認定為單位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怎樣處罰單位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股權轉讓需要公告45天嗎
2021-03-13藥店賣假口罩怎么處罰
2021-02-27如何申請專利費用的減緩
2020-12-11交通事故訴訟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5匯票出票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16經常拖工資可以離職嗎
2021-02-16關于企業股份制改造
2020-11-17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買賣二手房違約法院調解要多長時間
2021-02-16放棄財產繼承權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12在建工程能為第三方辦抵押嗎
2021-02-28工資發兩張卡工傷賠償怎么認定工資
2021-01-12合同欺詐要怎么賠償
2021-03-19小區電梯廣告牌收益應該歸誰所有
2020-12-05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
2020-12-03一些基礎性的購房專業名詞
2021-02-22房地產權屬調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0-12-17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24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勞動合同期限未滿可以辭職嗎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