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構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的有什么規定?
對單位犯罪主體的界定,在司法界認識不盡一致。所以,不能構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沒有什么明確的規定。可以成為單位犯罪主體的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由于《刑法》總則第30條關于單位犯罪的規定,幾乎虛化得不成其為單位犯罪的概念,只是對單位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宣言式規定。
法律規定:
●刑法中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節 單位犯罪
第三十條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條的解釋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情況,討論了刑法第三十條的含義及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單位實施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未規定追究單位的刑事責任的,如何適用刑法有關規定的問題,解釋如下: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單位實施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刑法分則和其他法律未規定追究單位的刑事責任的,對組織、策劃、實施該危害社會行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司法解釋(按時間先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法釋[1999]14號
為依法懲治單位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對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第二條 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第三條 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綜上所述,無論自己所在的團體是不是屬于能夠構成單位犯罪的主體,個人或者單位都不得作出違法犯罪的行為,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以道德為底線,以法律為準繩,時時刻刻約束自己,不要越過紅線,踏入雷池。同時,在犯罪的時候,也不要存在僥幸心理。
不認定為單位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拒執罪單位犯罪主體的參考依據是什么
如何斷定是單位犯罪,單位犯罪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經認定工傷但發現不存在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20中秋節、國慶節超時加班違反勞動法嗎
2021-02-08小股東如何應對公司不分紅
2021-03-08當事人自行解決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0-11-29物品借條的標準格式
2021-02-16被騙婚需要哪些證據
2021-01-29合同債務轉移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6什么情況下房屋能夠回購
2021-02-20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31保險理賠的車輛報廢標準是什么
2021-03-01保險公司的押金會退還嗎
2021-01-14保險合同免責條款告知義務
2020-11-21理賠有爭議該怎么解決
2021-03-18企業土地如何轉讓
2020-12-16土地出讓轉讓的流程
2021-02-18國家對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4公司拆遷補償員工證明
2020-11-21拆遷戶工作證明如何寫以及遷戶口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