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將認購書上的房子轉售給他人違反了哪一條法律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
《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規定:
屬于合同違約的情況,這個需要進行起訴處理。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而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違約責任是合同責任中一種重要的形式,違約責任不同于無效合同的后果,違約責任的成立以有效的合同存在為前提的。違約責任也不同于侵權責任,其可以由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事先約定;?其屬于一種財產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六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條文對違約責任均做了概括性規定。
根據不同標準,可將違約行為做以下分類:
(1)單方違約與雙方違約。
雙方違約,是指雙方當事人分別違反了自己的合同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條條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可見,在雙方違約情況下,雙方的違約責任不能相互抵銷。
(2)根本違約與非根本違約。
以違約行為是否導致另一方訂約目的不能實現為標準,違約行為可作此分類。其主要區別在于,根本違約可構成合同法定解除的理由。
(3)不履行、不完全履行與遲延履行。
(4)實際違約與預期違約。
預期違約包括兩種形態,即明示預期違約(明示毀約)和默示預期違約(默示毀約)。
明示毀約,是指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明確地向對方表示將在履行期屆至時不履行合同。其要件為:(1)一方當事人明確肯定地向對方作出毀約的表示;(2)須表明將不履行合同的主要義務;(3)無正當理由。
默示毀約,是指在履行期到來之前,一方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將在履行期屆至后不履行合同。其特點為:債務人雖然沒有表示不履行合同,但其行為表明將不履行合同或不能履行合同。例如特定物買賣合同的出賣人在合同履行期屆至前將標的物轉賣給第三人,或買受人在付款期到來之前轉移財產和存款以逃避債務。
以上就是相關回答,當自己和開發商簽訂了房屋認購書,那么就需要承擔法律后果,這個房屋認購書也是有法律效益的,開發商在和自己簽訂后就不應該再把房子轉手給他人,這是不合程序和規定的。有法律問題的話可以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房屋土地證和戶主不是一個人怎么辦
2021-03-24非訴行政執行案件屬于哪個法院管轄
2020-12-03母子公司是否分立
2020-11-08訴前調解的效力怎么樣
2020-12-16非軍人的婚姻權利有哪些
2021-02-26當事人對合同履行地未做約定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0-11-23宣告死亡的申請人范圍
2020-11-22哪些交通損失可以賠償
2021-03-10交通事故處理收費標準
2021-03-22開車全責自己受傷怎么賠償
2020-12-21離婚了房產證還押在銀行如何過戶
2021-03-10東莞辦理婚前財產協議/夫妻財產協議材料
2021-03-20在偵查階段刑事案件律師代理權限怎么規定
2021-01-08離婚時房產證未辦如何分割房產
2021-01-08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20國家允許房地產開發資質轉讓嗎
2021-02-11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定期人壽保險是什么,定期人壽險保如何理賠
2021-03-24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