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殺人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兩者的顯著區別在于
第一,在認識因素上,對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主觀估計不同。二者雖然都是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間接故意殺人中行為人對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并未發生錯誤的認識和估計,因而在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即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情況下,行為人的主觀認識與客觀結果之間并未發生錯誤,主觀與客觀是一致的;而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中,行為人和主觀上認為,由于他的出身能力、技術、經驗利及些外部條件,實施行為時,他人死亡的結果可以避免,即對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客觀事實發生了錯誤認識,在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情況下,其主觀與客觀是不一致的。
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區別。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中的行為人雖然都不希望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但深入考察,二者對他人死亡結果的態度是有明顯差別的。間接故意殺人的行為雖然不希望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但是對于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并不持有反對態度,而是聽之任之。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罪中,行為人不僅不希望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同時也不放任這結果發生,而是希望這種結果不要發生,希望避免這種結果發生,即排斥、反對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在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結果情況下、行為人仍然相信能夠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并因而實施了該種行為。
二、過失致人死亡罪同“誤殺”的故意殺人行為
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求的是行為人對其行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存有過失心理態度。在司法實踐中,不應將行為人在故意殺人中因打擊錯誤誤殺其“針對對象”(即行為人追求的殺害對象)以外之人的行為認定為過失的致人死亡罪。
三、不作為致人死亡行為的定性
不作為致人死亡不僅可以成立故意殺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于,行為人對其不作為行為導致他人死亡的結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態,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在司法實踐中,尤其要注意這樣一種情況,即:行為人先前意外地或過失地導致了他人死亡的危險,行為人能搶救而不搶救,放任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對行為人不應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認為是意外事件而認定行為人無罪,而應對其以間接故意殺人罪追究刑事責任。其次,再從犯罪客觀方面來看,出于被告人的傷害行為造成了被害人可能死亡的危險狀態時,被告人就負有防止這種危害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但他基于上述心理因素,不僅不采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反而一聲不吭甚至一走了之,從而導致了被害人因貽誤搶救時間而死亡。
過失致人死亡后,行為人為逃避罪責又將尸體誤為活人加以“殺害”以滅口的行為,不應只定過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殺人罪一罪,而應對行為人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殺人罪(對象不能犯未遂)定罪,實行數罪并罰。
綜上所述可得知,故意殺人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兩者的顯著區別在于對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主觀估計不同,同時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區別。具體的情況您可以在上文中進行了解。若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或是有其他相關問題也可以咨詢律霸網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務糾紛案件中律師作用和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2021-03-24融資涉及哪些法律問題有哪些
2021-01-05先予執行的適用范圍
2020-12-04重組家庭繼子女有沒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25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不知房價行情下簽售房合同怎么辦
2020-11-14實踐中 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
2021-02-18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21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夏季有車族發生有哪幾種情況,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2021-02-07土地轉讓違法嗎
2021-02-12劃撥土地須經過哪些轉讓程序
2020-12-132020最新企業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04量房子就是要房屋拆遷嗎
2021-01-23廣州三舊改造辦掛牌 年內改造9條城中村
2020-11-10工廠拆遷地基是否賠償
2020-12-11鄭州拆遷過渡費如何規定
2020-12-03當鄉變為街道拆遷的主體資格是否隨之改變
2020-12-30離婚時父母名下房子的拆遷補償如何分割?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