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罪如何報警
1、盡量撥打“110”。“110”是警方為了更及時地打擊犯罪而設立的報警服務臺,全天候接受公民的報警和求助。打“110”是不收費的,這是較為快捷的一種報警方式。但是,惡意騷擾“110”是違法行為。
就近迅速報警。如果你身邊沒有電話,或者遭遇到現行侵害情況危急,要到距自己最近或最方便的公安機關報警。如果在報警途中遇到巡邏執勤的民警,也可以向他們求助。這樣即可以節省時間,也便于警方迅速出擊。
靈活機動報警。萬一你遇到歹徒襲擊,無法自己報警,或因身體殘疾行動不便,要及時委托家人或請群眾幫助報警。對一些非現行案件,也可以通過書信的形式報警,注意書信內容要真實,字跡要清楚。
1、報警內容要具體確切。報警的主要內容有:發現、發生案件的時間、地點及詳細經過;現場的原始狀態如何;有無采取措施;犯罪分子或可疑人員的人數、特點、攜帶物品和逃跑方向等。打110報警時還要講清你所在的位置、所使用的電話號碼、聯系方式。
2、準確提供財物損失情況。財物的特性分三個方面,即生產特征、使用特征和標記。陳述物品特征越詳細,對破獲案件越有利。如果你被盜搶的是移動電話、尋呼機或存折等物品,要及時到有關部門辦理停機或有關手續。
3、及時醫治身體傷害。如果你遭受不法侵害傷情十分緊急,在請他人報警的同時,可以先及時到就近的市(縣)級醫院就診,但要注意保存好病歷、各種輔助檢查(如X線、CT檢查等)的結果,并及時送交公安機關。
7、正確保護現場。報警完畢后,被侵害人或目擊者應在現場等候民警的到來。對一些殺人、搶劫、盜竊等現場,還要及時采取保護措施,在民警到來前,除搶救傷員外,不讓任何人進入。
立案標準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為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罪立案標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⒈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應當予以立案,不需要達到輕傷以上標準。
區分
與一般毆打的界限
一般毆打行為只是給他人造成暫時性的肉體疼痛,或使他人神經受到輕微刺激,但沒有破壞他人人體組織的完整性和人體器官的正常機能,故不構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毆打行為表面上給他人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顯著輕微,即按《人體輕傷鑒定標準》不構成輕傷的,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因此,在區分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時,既要考慮行為是否給人體組織及器官機能造成了損害,又要考察損害的程度。
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就一般情況講,兩罪并不難區分,但在碰遇故意殺人未遂造成傷害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兩種情況時,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區別在于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內容。如果行為人無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觀上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認定;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還是殺人,應遵循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實,從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系,案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強度、作案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行為人作案前后的表現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與過失致人死亡的界限
在故意傷害致死的情況下,二者相近之處是:在客觀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在主觀上行為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往往都表現為過失的心理態度。二罪根本區別在于,前罪具有傷害他人朝故意,其死亡結果是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而后罪沒有犯罪的故意,是由于過失致人死亡。司法實踐中,依據案情查明行為人有無犯罪故意,對劃清二罪的界限,至關重要。
強奸、搶劫過程中情節
一般作為相應罪的加重情節,不再按故意傷害罪論處。
與其他犯罪
刑法第234條規定:“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即行為人在實施其他犯罪的過程中,傷害他人,刑法另有規定的,應按有關條文定罪量刑。如犯強奸、搶劫、放火等罪致人傷害的,應分別依照各相應條款定罪量刑,不依故意傷害罪論處。
故意傷害罪的罪數
對于故意傷害罪的罪數區分,應當按照區分一罪與數罪的標準予以解決。所要注意的是,當傷害行為屬于其他重罪的法定手段時,不得認定為數罪,而應認定為其他重罪。例如,行為人為了搶劫他人財物而傷害他人的,不管是否取得財物,均應認定為搶劫罪,而不得認定為故意傷害罪,也不得認定為數罪。
行為人連續傷害多人的,是認定為連續犯以一罪論處,還是認定為同種數罪,在認定為同種數罪的情況下是否并罰,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行為人連續傷害多人的是否屬于連續犯,取決于連續犯的成立是否要求行為人連續實施的行為侵犯同一法益。如果僅要求連續實施的行為侵犯同種法益,那么,多名被害入的健康都屬于同種法益,連續傷害多人的也可以成立連續犯。如果要求連續實施的行為侵犯同一法益,那么,多名被害人的健康便不屬于同一法益。
將連續傷害多人的行為認定為同種數罪,面臨著應否并罰的問題。對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同種數罪的,原則上應以一罪論處。但是,在以一罪論處不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時,應當實行并罰。故意傷害罪雖然有3個幅度的法定刑,但不可能將同種數罪作為法定刑升格的情節,如果按一罪論處,難以實現罪刑相適應。例如,即使行為人3次造成3人輕傷并情節嚴重,也不可能按照“致人重傷”的法定刑處罰,但僅以一罪論處或者雖主張成立同種數罪但不并罰,就只能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再如,即使行為人3次造成3人重傷并情節嚴重,也不可能按照“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法定刑處罰。只有實行數罪并罰,才能做到罪刑相適應。這也反過來啟示人們,對于故意傷害罪,不能輕易承認連續犯。
量刑標準
刑法第234條、第238條、第247條、第248條、第289條、第292條、第333條的規定,對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傷殘的,刑訊逼供或暴力取證致人傷殘的,虐待被監管人致人傷殘的,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的,聚眾斗毆致人重傷的,非法組織或強迫他人出賣血液造成傷害的,應以故意傷害罪論處。這些規定屬于擬制規定,而非注意規定。
(一)犯故意傷害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備注:符合正當防衛條件的,免刑。
故意傷害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其中,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自然人有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如果要報警就需要按照發生的事情來進行不同形式的報警,如果他人故意傷害的可以到距自己最近或最方便的公安機關報警,也可以委托他人幫助我們進行報警。若還有相關問題不能自己解決的,可以咨詢律霸網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三級醫療事故
2021-01-16注冊商標續展是什么意思
2021-03-03離婚起訴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7八級傷殘是什么待遇
2020-12-07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被惡意調崗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2可以不解除合同直接停社保嗎
2020-11-12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人壽意外保險險種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8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保險合同違約責任有哪些
2021-03-07保險人如何先予支付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
2020-12-19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后客戶如何辦理索賠
2021-01-04論保險詐騙的共犯問題
2021-02-26耕地占用稅的適用稅額由誰規定
2021-01-25拆遷補償款是否為行政賠償
2021-03-15企業拆遷補償申請報告
2021-01-17拆遷安置時,村集體獲得的賠償如何分配
2021-02-05拆遷契稅減免政策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