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惡意誹謗公司承擔什么責任
可能涉及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網絡誹謗是指借助網絡等現代傳播信息手段,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網絡與傳統誹謗相比,有其更為鮮明的特性,因為對網絡誹謗的管制更容易產生公民言論自由和公民名譽權的價值沖突。司法實踐中,如何在打擊網絡誹謗的同時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以衡平國家、社會、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難題。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檢察院明確“網絡誹謗”入罪標準,即謠言被轉發超500次可判刑,明知誹謗仍提供幫助以共同犯罪論處。
(一)行政責任
對實施網絡誹謗行為所應承擔的行政責任,《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本辦法第十五條所列內容之一的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對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并由發證機關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經營許可證,通知企業登記機關;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并由備案機關責令暫時關閉網站直至關閉網站”。
全國人大《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六條規定,“利用互聯網實施違法行為,……違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梢?,行政法規及法律規范性文件對違反管理相關規定的處罰原則是清晰的,處罰標準是明確的。
(二)刑事責任
實施網絡誹謗,是一種損害公民人身權力的惡意犯罪,它給被害人造成的傷害后果是嚴重的,其所帶來的社會危害也是較大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四條規定,“為了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一)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兩高解釋》第一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二)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該解釋第二條: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刑法》二百四十六條明確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由此可見,對網絡誹謗犯罪予以制裁的法律規定是明確而又具體的。
網絡誹謗時隱時現,只有切實將其納入法治軌道,并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文明上網、健康上網的政策、方針,網絡誹謗才可能最終煙消云散,人與網絡才能和諧相處,到那時,誹謗不再,自由依舊。對于網絡的快速,在很多的時候,對于一些不確定的事情,最好不要隨便的進行發表或者轉發,構成網絡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
2020-11-24開庭認罪是否可以判緩
2020-12-02移送管轄保全是否變更法院
2021-03-06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
2020-12-03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勞動局都管些什么
2020-11-16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多久,定期壽險適宜哪些人群
2021-01-17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村民侵占耕地不給怎么辦
2021-01-30土地出讓金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0-12-30土地流轉糾紛怎么解決
2021-01-26統一進行危房改造,有補助嗎,在哪里查看
2021-01-07拆遷時未簽協議先交房合法嗎
2020-11-27澄海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8被拆遷人通過什么途徑表達利益訴求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