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人剝奪的是對方的生命權,并且此時屬于非法剝奪,是法律所不容許的。此時要是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損害結果,那肯定對行為人的處罰也是比較重的。而除了刑事方面的責任需要承擔外,民事賠償責任也跑不脫。那這樣的情況下故意殺人賠償金標準是什么呢?下面就讓律霸小編為你解答疑惑吧。
一、故意殺人罪的量刑標準
故意殺人罪的量刑規定如下:
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犯故意殺人罪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屬于情節嚴重的,應當判處死刑或者無期徒刑。
(2)犯故意殺人罪,情節較輕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據司法實踐,主要包括:
(1)防衛過當的故意殺人;
(2)義憤殺人,即被害人惡貫滿盈,其行為已達到讓人難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處死,一般是父母對于不義的兒子實施這種行為;
(3)激情殺人,即本無任何殺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將他人殺死,其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其一,必須是因被害人嚴重過錯而引起行為人的情緒強烈波動;
其二,行為人在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一時失去理智,喪失或減弱了自己的辨認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其三,必須是在激憤的精神狀態下當場實施。
(4)受囑托殺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請求、自愿而幫助其自殺;
(5)幫助他人自殺的殺人;
(6)生母溺嬰,即出于無力撫養、顧及臉面等不太惡劣的主觀動機而將親生嬰兒殺死。如果是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作怪,發現所生的是女兒而加以溺殺的,其主觀動機極為卑劣,則不能以故意殺人罪的情節較輕情況論處。
二、故意殺人賠償金標準是什么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人已死亡的,一般來說還需要賠償家屬精神損害賠償金。
1、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 (如果死亡人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可請求搶救時發生的費用)
2、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3、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4、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5、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在故意殺人的情況下并不一定就會造成被害人的死亡,因此在追究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的時候,就要區分不同的情況來討論處理。在造成了死亡結果的時候,不管是刑事責任還是民事賠償責任往往都是比較重的,至于故意殺人賠償金標準是什么,小編已經在上文中作出了講解,但愿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別有什么
故意殺人罪會見筆錄要點有哪些?
故意殺人未遂罪的種類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贈與合同的贈與人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嗎
2021-03-16房屋轉租合同協議書該怎么書寫
2021-02-03國家對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規定有哪些
2020-12-20交通事故認定書幾天出來
2021-01-18伯父可以把房產贈與侄子嗎
2021-01-23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殘廢
2021-02-17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
2021-01-03土地出讓房子就可以轉戶嗎
2021-03-15土地出讓金返還稅收有哪些
2021-01-14無證房拆遷補償比有證房屋低很多怎么辦
2020-11-26拆遷補償款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3-13租房開店遇拆遷,房東要提前解約怎么辦
2021-01-01拆遷安置房質量有問題,拆遷戶可以拒絕收房嗎
2020-12-28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按城市房屋算還是按農村房屋算
2021-02-23如何認定安置對象
2020-12-26單位家屬宿舍拆遷是如何補償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