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火罪怎么判刑處罰
1、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致人重傷、死亡或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包括兩種情況:
(1)放火行為沒有造成任何實際損害后果;
(2)放火行為造成了一定的實際損害后果,但并不嚴重。在這兩種情況下,只能根據本條的法定刑處罰。
只有當放火行為造成他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時,才能根據本法第115條的法定刑處罰。
二、如何認定放火罪
1、區分放火罪與一般放火行為的界限
一般放火行為,是指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為。放火罪與一般放火行為,在客觀上都可能造成輕微的危害結果。因此,它們的根本區別,不在于是否造成輕微的危害結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從理論上說,界限不難區分。
2、區分放火罪的既遂與未遂的界限
放火犯通常以燒毀目的物為犯罪目的。但是,判斷放火罪的既遂與未遂,不應以犯罪目的是否達到為標準,而應以行為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構成要件為標準。
3、區分放火罪與意外火災的界限
意外火災,是指由于不預見或者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火災、危害公共安全的情況,如然山火、雷電、地震以及其他不能預見和抗拒的原因引起的火這種火災的發生,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危害了公共安全,有的還與行為人的行為有關,但行為人主觀上既無故意,又無過失,因此,不構成犯罪。
4、區分放火罪與放火燒自己財物而又不危害公共安全的為的界限
從法律上講,任何人對屬于自己的財產都有處分權。包括將其毀壞,使其失去使用價值或者價值。但是,這種權利的性質是以不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為前提的。只要不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放火燒自己的財物,就屬于處分個人所有財產的范疇,不構成放火罪。反之,構成放火罪。
5、區別一罪和數罪
行為人在實施殺人、強奸等犯罪后用放火的方法焚毀罪跡的,應區分不同情況處理。如果行為人消滅罪跡的放火行為不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按所犯的罪從重處罰,不另以放火罪實行數罪并罰;如果行為人消滅罪跡的放火行為是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則應另以放火罪與前行為構成的犯罪實罪并罰。
6、區分放火罪與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界限
如果人以放火為手段殺害或傷害特定的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只能構成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如果行為人雖以放火為手段殺傷特定的人,但同時可能造成火災危害公共安全的,應以放火罪論處。
7、區分放火罪與破壞交通工具等罪的界限
如果行為人以放火為手段,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煤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和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雖然具有本條規定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特征,但因法律對這幾種罪已作了專門規定,因此,應分別適用本法第116條、第117條、第118條和第124條,以破壞交通工具、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電力設備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和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論處。
8、區分放火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的界限
如果行為人以放火為手段毀損公私財物,沒有造成重大損失,也不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應以故意毀壞財物罪論處;如果行為人放火燒毀公私財物,造成重大損失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應以放火罪論處。
在現實生活中,行為人放火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但不論出于何種動機,都不影響放火罪的成立。但是,查明放火的動機,對于正確判斷行為人的主觀心理態度,是定罪量刑的關鍵。另外,認定構成了放火罪之后,即使沒有造成嚴重的損害后果,也是會在3-10年有期徒刑之間對行為人進行處罰。
放火罪立案標準是怎樣規定的
放火罪與失火罪有什么不同
放火罪屬于過失犯罪嗎 放火罪該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訴訟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3三維標志有哪些禁用條件
2021-01-03離婚,五歲孩子可以選擇跟誰嗎
2021-02-08老公有外遇要離婚,妻子怎么搜集離婚證據
2021-01-12贍養老人能占有老人房屋嗎
2021-01-03工作中猝死公司應該負什么責任
2021-01-18啥時候能放棄遺產繼承權
2021-03-14幫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06在超市丟包誰來負責
2021-03-21房產證抵押給銀行可以轉賣嗎
2020-12-13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產品責任險中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03保險經紀人是什么呢
2021-03-21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如何管轄
2021-02-02保險人能直接賠償受害人嗎
2021-02-12保險合同民事欺詐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