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謗罪能取保候審嗎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客觀地說,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后,最應當考慮和最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即為代為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適用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保證金,并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未違反前款規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應當退還保證金
這是司法機關辦理取保候審的最主要法律依據。上述第一種情形中所謂的“可能判處”某種刑罰,就是指根據司法機關初步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承辦案件的司法人員所認定的對其可能判處的刑罰,絕不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為所觸犯的刑法條文某一條款的法定最高刑,更不是指該條文規定的某種罪名的法定最高刑。第二種情形中所謂的“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是指根據司法機關已經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盡管可以認定其所犯罪行比較嚴重,且根據其對應的刑法條款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但是,如果對其適用取保候審也不會發生社會危險性。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取保候審一般是那所判處的不是很重的刑罰,取保候審的也不能是有暴力傾向的人適用的,要保證對社會沒有任何的危害性才可以的,取保候審期間會進行進一步的取證。你可以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法司法解釋
2020-11-15商號可以變更嗎
2021-02-18交通運輸工具是否可以質押
2020-12-09行政處罰超過期限怎么延期
2021-02-27公司開空頭發票負責人逃跑構成刑事犯罪嗎
2020-11-13入室盜竊怎么認定,入室盜竊的量刑怎么規定的
2020-12-30家暴離婚起訴狀
2021-02-01強制執行依然不賠償違約金怎么辦
2021-03-18保姆哭訴遭女藝人打罵,構成侵權嗎
2020-12-27勞動仲裁輸了怎么賠償
2021-01-04競業禁止補償金標準是什么
2020-12-23實習期過后工資會不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增加
2021-02-05壽險投保指南
2021-03-10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對保險財產損失獲得賠償后終止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0-11-18人身保險投保書什么意思
2021-01-24責任交叉,保險公司逐鹿定損權
2020-12-30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究竟哪些險種可將地震劃為承保責任范圍內
2021-01-20保險條款當中又被分為哪幾大類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