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傷害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故意傷害罪的構(gòu)成必須造成被對害人傷害為基礎,除了傷害未遂外。
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guī)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故意傷害,除了對人體的重傷害外,還包括了輕傷和輕微傷這兩種情形。輕傷和輕微傷區(qū)別的主要標志就是看其傷口能不能自行修復。輕傷主要采取簡單的包扎等醫(yī)療手段便能很快痊愈;而輕傷就不同,需要專門的治療。
二、故意傷害罪立案條件是什么?
1、犯罪的行為主體。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于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要負刑事責任。
2、客體條件。故意傷害罪是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為客體要件,對于是否造成被害人重傷或死亡,并不影響罪名的成立。
3、傷害的行為。故意傷害罪在客觀方面還應有犯罪行為人對被害人施行的傷害行為。傷害的行為方式既可以直接用刀、棍、槍或拳打腳踢等暴力手段;也可以是間接利用精神病人、未成年、動物等對故意傷害他人;有的還使用化學藥品、激光、放射線等非暴力的手段傷害他人身體。
4、行為人的主觀意識。故意傷害罪在主觀上表現(xiàn)為,犯罪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身體造成還繼續(xù)放任其結(jié)果的發(fā)生。所以,此時查清行為人的故意性是十分有必要的,這點是區(qū)分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及過失致人死亡的重要標志。
故意傷害罪有相應的立案標準和立案條件,立案條件包括犯罪的行為主體條件和客體條件,滿坐著兩個條件才能對故意傷害罪立案,同時還要看犯罪行為人對被害人施行的傷害行為,傷害行為可以是不同的方式,但只要造成了受害者的行為構(gòu)成了故意傷害罪,那么就可以進行立案。
故意傷害罪的賠償范圍和數(shù)額
故意傷害罪判刑標準
故意傷害罪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庭審質(zhì)證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2020-11-28公司開空頭發(fā)票負責人逃跑構(gòu)成刑事犯罪嗎
2020-11-13婚姻法解釋三
2021-01-09夫妻婚內(nèi)借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2贈與合同訂立的原則
2020-12-28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quán)?
2020-12-25職工受工傷能否另索精神損害
2020-12-22普通員工簽勞動合同注意什么
2021-02-21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未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1-01-17勞務合同甲方需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4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投保壽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2出口產(chǎn)品責任險
2021-03-19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chǎn)品大有學問
2021-01-20職業(yè)變了 保險是否要變
2021-02-08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是否可以延長
2020-11-13車險責任應賠償多少比例?
2021-03-20食堂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31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quán)戶主有什么權(quán)利
2020-12-30